Lazy loaded image
纪录片《天安门》观后感
00 分钟
2023-6-16
2024-12-16
ID
type
category
date
pre-til-slug
slug
summary
tags
status
Created time
Jun 16, 2023 03:55 AM
Last edited time
Dec 16, 2024 05:44 PM
icon
password
URL
notion image
昨晚看完了《天安门》,一部关于89年学运的纪录片,整体上还原了当时的情况,也邀请了很多亲历者、参与者、体制内的人的访谈,相对客观。
很多影像是第一次看到,非常震撼,也算是看明白了共产党的本质,以及所谓“人民子弟兵”不过是党卫军。既然是党指挥枪,又怎么会是人民子弟兵呢?他们在朝学生和群众开枪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人民子弟兵呢?
学运到了后期其实很混乱了,对比1987年韩国的运动,这场学运本质缺乏相关政治人物的领导,导致后期陷入了无领导、无中心的混乱状态。

失败原因有哪些

对比两场运动总结失败主要原因:

1. 缺乏成熟政治人物的领导,导致政治影响力不足。

不仅无法给党内改革派增加助力,反而促成了改革派的下台,导致运动在执政党内缺乏影响力。
韩国的运动有金大中、金泳三等成熟政治人物作为核心领导,运动给他们增加政治影响力,促成他们最后走进政坛,成为最高领导人为光州平反定性。

2. 学生内部的不团结,诉求不统一。

跟第一点相关,不成熟的运动经验导致不成功的政治运动。王丹、柴玲、吾尔开希等等学生领导无法达成共识,不懂妥协与让步,从根本上将政府看成了敌人,而非合作的对象。这一步已经是非理性的了。
后来在改革派官员来试图跟学生谈判的时候,被另一批学生破坏了,导致政府其实也不知道跟谁对话才能让学生们撤离天安门,相当于堵塞了与官员对话的渠道,也最终导致了冲突的升级。

3. 阶级斗争思想和语言的遗毒。

经历过毛一代的青年人,在“阶级斗争”中成长,就算接触了民主、理性、自由的思想,但使用的语言还是煽动性的毛泽东那一套,对理想的盲目热情和崇拜,于是不愿意接受妥协和改良,满脑子就是“革命”。其实民主的追求需要通过克制和程序才能达成,用狂热是无法建立民主的。
学生们使用的语言也是毛时代的,甚至唱的歌也是,甚至出现了学生和阻拦的军队唱同一首歌的情况,就像无法用专制的手段抵达民主,用充满敌我的语言也无法抵达非暴力改革。

4. 学生的不妥协和顽固造成高层改革派的失势。

当时党内改革派掌权,从胡耀邦、赵紫阳等最高领导者,到各个部门的改革派,甚至胡耀邦和赵紫阳是邓小平瞩意的接班人,邓小平本人是支持经济改革,对政治改革持观望态度,结果80年代初的民运把胡耀邦搞下台了,89年把赵紫阳搞下台了,于是改革派彻底在高层失去权力,此后整个高层对于政治改革的保守态度就已经注定了。

5. 学生太过于理想主义,期望可以直接得到高层的承诺。

因为经历过文革等等灾难,整体官员、民众都对改革抱有正面的期待,很多人也正在着手此事的实行,但民主不是决定明天吃什么那么简单的事情,涉及到复杂的机制设计,加上中国的复杂情况,民主必须要由基层推进,整体提高民众的公民意识,才有可能慢慢从乡到县、县到市、市到省,进而拓展到国家层面,但学生不满意,我们就是要一步到高层,需要高层表态,到五月的时候其实就可以各自回学校,在学校开始建立基层民主制度,甚至回到自己家乡组建基层民主选举。如此既对高层造成冲击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欲速则不达。

6. 中国的一党专政导致学生的政治诉求无人代表。

无法利用这次运动形成新兴的政治力量加入到权力争夺中,哪怕是学生的诉求也从未想过推翻执政党,只是希望在党内改良。那如果期望在党内进行改良,就需要跟党内的官员进行谈判合作,但这一条路基本被学生自己堵死了。
要么就是建党,直接利用多党协商的方式要求放权,但是我看也是基本不可能的。

7. 后期学生内部派系林立,秩序混乱。

人多了,根本管不住,就是混乱了,大家都想夺权。越往后学生运动就变成了闹剧一样的狂欢。
民主的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首先最需要的就是程序性的克制,克制情绪化的冲动和热情,让自己克制、理性地遵守程序。民主的实践需要反复的推演,需要每一个人真正认识到民主和权力的意义和行为的方式准则。建立新秩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民主对比专制来说,总是缺乏效率的,它鼓励个人和团队争取自己的利益,也就意味着必须要在不同诉求下寻找一个平衡,这种平衡很可能需要反复地磋商、频繁地辩论,而专制只需要一声令下。

8. 保守派力量的打压

执政者的权力斗争不看道德只看手段,保守派势力通过各种手段激化与学生的矛盾,李鹏在胡耀邦遗体告别仪式之后面对三个跪下来递请愿书的学生视而不见,在后期跟学生对话的傲慢态度,以及不承认学生组织的合法性等等。

最后

虽然89年的学运失败,但是从片子中还是可以看到那一代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情,他们选择勇敢走上街头,使用绝食、请愿等等措施尽量非暴力争取权利,非常令人敬佩。一直到坦克开进北京城,还是有一批普通知识分子、工人、市民挡在学生前面,那时候大家是真心觉得学生在为他们争取权利,也是真心团结一致抵抗国家机器的暴力。
看完片子的心情非常复杂,但震撼是贯穿的,学生的初衷一定是好的,这其中的挫折和失败令人遗憾,但无论如何,在那个时期站出来的每个人都是值得敬佩的,做了正确的事情的人们应该得到他们应该有评价。
上一篇
读书盘点|2022年世界读书日
下一篇
如何发掘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