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的啟發?
不是人人想成為網紅,而是這時代的學習、成長路徑已經不同。
建立時間
分類
狀態
🌲
專案
URL
https://www.facebook.com/pcyeh.NTU/posts/6878732902152349
備註
蹲十年,是個比喻和意向;我認為重點是,你是為了產出而產出,還是為了更強而產出。前者是不斷掏空自己,後者是藉由產出來增強輸入與內化。
Tags
- Sep 4, 2021 :已完成產出 → 【雷蒙週報|第 37 期】換掉你的檯燈感受科技美學/設計有效的生活習慣/Unsplash 圖庫桌面版
《前言》
今年過年期間,我在 Clubhouse 上待了好一段時間。在那段期間,我發現我隨便點任何人的自介頁面看,大家都是好像很厲害的 YT、IG 網紅。而且有好多談「創業」的房間聽眾都好多,裡面都是在談如何變成網紅、如何經營社群、如何接業配、如何帶貨賣東西。
在那段期間,我很震撼。原來台灣有這麼多網紅跟想成為網紅的人!
另一方面,我這幾年也遇過好幾位很有想法的年輕人。他們很迫切地想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更多人,讓大家關注某些領域、某些議題、也希望能對社會有更多正面影響。他們很努力演講、寫文章,也很希望能成為有機會影響更多人的 KOL。
所以在台灣,現在有非常多年輕人或是想開創事業而當網紅,又或者是想開拓影響力而當 KOL。以往我都會鼓勵我的學生選定議題領域深入耕耘,多多分享自己的想法跟見解,讓社會看到不一樣的思維也逐漸建立自己的影響力。
如果廢文不算,只看教育議題的話,我自己應該算是這方面的 KOL 吧。但這幾年下來,我自己經歷過的一些潛在風險,我覺得是很多想成為網紅、KOL 的朋友沒意識到的。所以想來探討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蹲》
幾個禮拜前,跟好友、工業設計大師 謝榮雅 的一場網路直播對談。他問我,葉老師你的簡報能力是怎麼養成的?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在他問我之前我真的沒有特別想過,是他問了、我思考後才發現到我的簡報能力是怎麼養成的。
在那時候,我思考後跟他說,我發現我的的簡報能力,其實是我從美國留學期間開始教書,到現在二十年的教書生涯所磨出來的。不管在美國還是台灣,我每門課程教不同的學生、教各種不同課程的素材,我都要去思考我這門課學生的程度怎樣?這幾年學生的口味變得如何?我要怎麼設計呈現我的教學內容,才能讓大多數人有興趣聽、有聽得懂、有動機學?
就在這樣子磨了 13 年,累積了許多自己的方法、成果、跟論述,我才在 2013 年開始到處演講教課,談教學、談簡報。至今講了超過七百場演講,在教育、簡報教學這些議題上,逐漸建立了自己的聲量。
榮雅聽了我的回答,他很有同感地說,在他拿到第一座國際設計大獎之前,他默默無聞地窩了十六年做設計。拿到第一座大獎後,他累積十幾年的設計功力跟獨特設計風格被世界看到,便開始得獎連連,影響力也隨之而來。
不只榮雅,我幾位當老師的大神好友:藍偉瑩老師、張輝誠老師,他們也都是在學校教了十幾年書,積累了許多自己的經驗、方法、創見之後,才開始了分享之路、終成一代宗師。
我從榮雅、還有觀察好幾位各領域 KOL 大神的歷程,我發現影響力能長久的,都是在大鳴大放之前,蹲了很久、積累了至少十年以上的經驗與努力。如果沒有足夠的累積,很容易成為網路的流星,一閃即逝,而且很危險。
《掏空》
怎麼說呢?我就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2014 年開始談翻轉教學之後,我那時候到處被找去演講,幾乎天天坐高鐵,巔峰時期甚至一週有十場演講、每場三個半小時。這樣瘋狂的演講行程,固然讓我增加了許多認同我的追蹤者,但過了兩年,我非常深刻地感受到:我被掏空的好快。
十二年教學經驗所累積出來的種種創新教學法、成果、論述,就在那兩三年間,很快地一直輸出出去。我很焦慮,因為我沒有時間累積新的東西,眼看著自己就要被掏空光了。怎麼辦?
每個人每天只有 24 小時,當你把時間都拿去輸出,就沒有時間輸入、也沒時間創造跟累積。長久下來,你就變成一個總是老調重彈的人。誰還會對你說的東西有興趣呢?
也差不多在同個時期,我決定了要自己辦學、創辦無界塾實驗學校,我們要用創新的方式來教國小、國中、高中的學生。我的演講也刻意地減少了,把時間花在無界塾、還有 PaGamO 的創業上。
在那幾年,我又積累了許多對於辦學和創業的經驗,特別是有許多的挫折、失敗、實驗、觀察、與論述。雖然被同時間兩個創業的種種挫折跟失敗折磨,這幾年老了好多。但也從中我再次感覺到之前被掏空的自己,好像又積累了許多,不再那麼空了。於是我又能跟大家分享許多新的觀點、經驗、論述了。
《危機》
如果你是想成為網紅、KOL的人,最要小心的就是 in and out 的速度。如果你的輸入不夠快、積累不夠多,輸出卻很快,你會很快就變成沒料、沒哏的人,很容易被淘汰。
除非你是靠顏值、身材的,只要夠美、膠原蛋白夠多就可以?但喜新厭舊是人性,新一代更美、更想紅、更敢露的人更多,只靠顏值跟身材,你能抵抗地心引力的影響、跟這些膠原蛋白比你多的人競爭嗎?
我看到許多想要成為網紅、KOL 的人,似乎都有很大的焦慮,很擔心如果沒有趁現在有聲量,好像以後整碗都會被別人捧走。是不是以後自己在這個領域就沒有機會了?
於是為了更快速地吸引眼球、更快建立品牌,就更加緊輸出:不斷地接演講、不斷地寫文章。但一陣子之後,你會發現當中其實沒有什麼新意。因為已經被不斷地輸出給掏空了。這時候是危機的開始。
你是否願意放得下這些好不容易獲得的掌聲跟眼球,重新沈潛,回基層現場好好地磨練、挫折、失敗、實驗、積累呢?
中年人如我,其實不是靠這 KOL 身份養活自己。所以對我們來說,一段時間的沈潛再積累,我們經得起、也放得下。但對年輕一輩的網紅、KOL,這就是他們的「事業」啊!要放得下去沈潛,這何其困難!
他們心中的焦慮是:萬一我放下一段時間去沈潛,那至今以來累積的掌聲跟眼球,會不會就遠離我了?會不會有跟我類似的人,就把它們接收去了?我會不會以後就過氣回不來了?
少年得志大不幸,一旦很早就享受到了被關注、被追蹤的快感,也把這當作自己唯一的「事業」時,擔心失去這一切的焦慮,會讓人更難放得下。結果就持續被掏空,直到被觀眾覺得無趣而丟棄。
當自己發現掌聲、眼球逐漸遠離,而自己早已空了沒有新意。這時就會有很大的焦慮,甚至會有很多黑暗的想法出現:開始對別人的讚數很在意、甚至會想去黑那些聲勢快要超越自己的人、或者想抄襲別人的東西說是自己的創見。
做了這些黑暗的事,只要有一件被人發現爆開,被粉絲唾棄;原本已經黯淡的星星,就此身敗名裂而殞落,自此從大家的目光中消失。
這是想當網紅、KOL 的人,最大的危機。
《結語》
在這人人都想成為網紅、KOL 時代,你要思考的,是你要成為只紅一段時間的一片歌手,還是要成為長青樹?
現在有這麼多人想當網紅、KOL,你要能從中脫穎而出,要靠的是自己的獨特。沒有足夠厚實的生命經驗當土壤,是無法讓你持續孕育出獨特的果實。
特別是年輕的時候想成為網紅、KOL,要小心陷入自己被掏空卻又放不下去沈潛的危機。絕對不要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把自己的本業放掉。你的本業,是讓你生命經驗更加厚實的根本。本業做得好,也才能讓你日後覺得快被掏空了之後,還能有自信敢放得下、去沈潛積累。
不要擔心沈潛時粉絲眼球被搶走。那些接手你粉絲眼球的網紅、KOL,如果沒想通這些道理,很多也都是一片歌手而已。早晚這些眼球也會離開他們的。等到你又有讓人驚艷的好東西出現,你的粉絲都會回來的,而且還會帶來更多新眼球來的!
讓自己的生命厚實,持續積累,才能在這條路上長長久久,而不會成為短暫就殞落的閃亮流星。希望大家都能成為厚實有料、給台灣帶來許多新想法的長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