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type
category
date
pre-til-slug
slug
summary
tags
status
Created time
Dec 16, 2024 03:34 PM
Last edited time
Dec 23, 2024 08:48 AM
icon
password
URL
虚构类1. 《紫颜色》by 艾丽斯·沃克2. 《明亮的夜晚》by 崔恩荣3. 《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by 萨莉·鲁尼4. 《每一句话都坐着别的眼睛》by 赫塔·米勒非虚构1.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by 洪爱珠2. 《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by 张戎3. 一本说不出名字的纪实报道合集End
2024 又快过去了,我好久没更新了~今年读的书,估计也不会有特别多增加了,干脆就总结一下今年的阅读好了。
今年读书比去年少——33 本,10 月一本书都没读,今年下半年精神状态确实影响了我的文化体力,不过从年初开始,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更希望读得更有质量,而非更有数量,所以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吧~
按照去年的惯例,按照「虚构类」和「非虚构」各推荐 3 本。
虚构类
1. 《紫颜色》by 艾丽斯·沃克
这是个太好的女性故事了,每一个女性之间的感情,都纯粹让人想要落泪。她们仅仅只是因为对彼此的爱与同情连接在一起的。
《紫颜色》是一本让我读完就想大喊“这么好看的小说我竟然才读到”的书!作为首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非裔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不仅同时斩获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双项大奖,更在斯皮尔伯格的执导下,获得奥斯卡奖11项提名。但这些荣誉都不是重点,这不仅是一本获奖作品,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每一朵被践踏却依然昂首的野花。
我认为,你要是走过一块地,没注意到地里的紫颜色,上帝就会很生气。
就像地里不起眼的紫色野花,底层女性们在这本书里绽放出惊人的生命力。就像书中的西丽,被继父性侵生下两个孩子,又被转手卖给了某某先生,替这位先生养育八个孩子。在西丽的叙述中,这位丈夫几乎都没有名字,就叫「某某先生」,这种不具名的写法,意味着更普遍的压迫,只有当他开始反问生活,他才有了名字。
书里的女性情谊看得让人落泪,她们互相照顾孩子,她们一起劳作,她们就算打一架依然能够为了彼此勇敢,她们一起探索属于女性的身体与生命经验,黑人+女性的身份让她们受了太多苦,可是她们依然熬过来了,暴烈的索菲亚在经历公权暴力之后变得温和,西丽在莎格的鼓励下开启她的“娜拉出走之路”,我想这也给“娜拉出走之后怎样办”提供了一个答案,在那个艰难时代女性可以通过互相的支持生存并开启自己事业,那么娜拉也可以。
当你的眼里没有男人,你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看到整个世界。就像地里不起眼的紫色野花,底层女性们在这本书里绽放出惊人的生命力,被践踏却依然昂首 —— 我们是万物之一,我们就在这里。
2. 《明亮的夜晚》by 崔恩荣
这本也是一口气读完,太好看了。
如果说《紫颜色》是底层女性的觉醒,那么《明亮的夜晚》就是一部四代女性的家族史诗。嘿,不过别被"史诗"这个词吓到!这绝不是那种让人昏昏欲睡的反抗爹然后成为爹的老套家族剧(女人写的故事没有老掉牙的登味)。这里的女人们不再是等待被拯救的弱者,不是男人生活的装饰品,她们是活生生的人,生如草芥,却彼此搀扶,在荒诞的时代里给予彼此善意并建立自己的生活。
我最喜欢的一幕是曾祖母与曾祖父的对峙。信仰天主教"人人平等"的曾祖父从日本人手中救下了"贱民"的曾祖母,却一边信仰着人人平等,一边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生活中一直拿此对曾祖母呼来喝去。直到有一天,曾祖母终于爆发,对着这位自以为是"救世主"的丈夫大吼:"你是拯救了我,可二十年来给你当牛做马,我又欠了你什么呢?我对你救了我心怀感激,可是我强迫你救我了吗?"
这段话不仅给所有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拯救者"当头一棒,更让我们看到:一次拯救不该成为终身的枷锁,一个人的善举不该成为压迫他人的资本,平等的尊重才是人与人之间相爱的基础。
女性不是附属,不是点缀,我们就在这里,我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家族,我们可以书写自己的故事、妈妈的故事、祖母的故事,这是我们的家族故事。
无论是被压迫的黑人女性,还是被"拯救"的"贱民"女性,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无论是通过出走,还是通过写作。
3. 《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by 萨莉·鲁尼
在看到萨莉·鲁尼的小说之前,先看了她小说改编的英剧《正常人》,实在是喜欢,又去看了《正常人》的小说,进而去读《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经常听媒体说,萨莉·鲁尼是书写年轻人的作家,读完这本小说,我对此表示非常同意。
这是一部关于当代年轻人生活的小说,有点碎片,人与人的相处在紧密中偶尔展现出间离,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这个时代里那些迷茫又清醒的灵魂。故事讲述的不仅是爱情,更是一群年轻人如何在这个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位置。"我们已经习惯和设定在'当下'的文化作品进行互动。但当下的连贯性已不再是我们生活的标志。当下已经失去了连贯性。"
小说中的人物都在追问:我们该如何生活?面对爱情、事业、政治、阶级,他们时而犀利时而迷惘。"会不会地球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永无止境地接近某个模糊的目标?会不会这些东西只是自然地潮涨潮落,而生命的意义亘古不变——去生活,和他人相伴?"
最打动人的是,书中的角色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有缺陷,有困惑,有时还会做出令人费解的选择。但正是这些真实的困惑和挣扎,让我们看到了自己。
"我们憎恨别人犯错远胜过爱慕他人行善,于是乎活着最轻松的方式就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谁也不爱。"但是人生从来就不是选择最轻松的方式,而是在所有的不完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既写出了时代的焦虑(资本主义、阶级、环境),又深入探讨了最私密的情感。就像夜色中的出租车后座,我们半梦半醒地想着:"无论我去哪里,你都在我身边,他也是,只要你们都活着,这世界对我而言就是美丽的。"
4. 《每一句话都坐着别的眼睛》by 赫塔·米勒
如果说语言是一把钥匙,那么赫塔·米勒就是那个在高压下找到了打开真相之门的人。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关于语言、权力与反抗的档案。这是我读的第一本赫塔·米勒,我想我一定会爱上这个作者。
在罗马尼亚做一个异见者,书写的每一个词都可能成为罪证,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但米勒偏偏用这些被监视的词语,编织出了最锋利的真相。她的文字像是在钢丝上跳舞,既要躲避审查的眼睛,又要让真相透过字缝流淌出来。
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展示了语言如何在极权统治下成为一种生存策略。当你说"今天天气真好"的时候,也许暗指的是"今天没有人被抓走";当你说"我很想你"的时候,或许真正的意思是"我很害怕"。
米勒的写作让我们看到,在那个处处是眼睛的年代,人们如何用语言的双关、隐喻和象征来保护自己,同时又不放弃表达真相的勇气。这种写作方式本身,就是对专制统治最有力的控诉。
在挤压的语言中找到权力扩展的罪证,这些都是我们听到却无法诉说的秘密。米勒用她独特的文字,为那个时代的恐惧、压迫与反抗,建立起了一座文学的纪念碑。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语言也是权力,语言也是尊严。
非虚构
1.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by 洪爱珠
这是一本充满烟火气的美食散文,作者洪爱珠用细腻的文字,通过一道道家常菜、一件件厨房用具,串联起与母亲、外婆的记忆,编织成一幅温暖又略带感伤的生活图景。
"女子有了专属的厨房,便是当家做主了"——这不仅是对食物的掌控,更是对生活的态度。从继承母亲的旧瓷碗碟,到学会养护铁锅,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在诉说:如何在失去至亲后,依然能够好好地对待自己,好好地生活下去。
若有什么一生持续念想的菜色,赶得及,就应该设法学会。以后长路走远,恐怕前后无人,把一道家常菜反复练熟,随身携带,是自保的手段。
作者的文字里藏着许多这样的人生箴言。她告诉我们:煮饭即自强,一个人也要认真地给自己做饭;她也提醒我们:世人有时轻看物质,不知道人生难料,须有旧物相伴,回忆才能轻轻附着其上。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是一本看着都流口水的散文(bushi),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与失去和解的备忘录。当至亲渐渐远去,当"恍惚间她们松手,长长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顾仅余我一人",我们依然要好好地泡一壶茶,细细地煮一顿饭,让生活的温度持续下去。
2. 《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by 张戎
张戎的《鸿》是一本穿越百年中国的家族史诗,通过姥姥、母亲和作者自己三代女性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震撼又令人心碎的中国。
诚实,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她对自己的家族诚实、对自己的盲从也诚实。从外婆那一代被裹小脚的女性,到母亲那一代在战乱与政治运动中挣扎求存的干部,再到作者自己在文革中的成长经历,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时代中国女性的命运。
"在那个时代,甚至死亡消息也只像石头投进了水池,溅起一阵浪花后,波纹很快散成了平静的水面。"这种平静的叙述背后,是无法平静的人生。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场景:母亲在批斗会上被迫戴高帽游街,父亲在干校写下"闻君病重,辗转不能成眠"的长电报,还有那些在大饥荒中消失的生命。这些私人的、微小的记忆,构成了一部活生生的近代中国史。
历史不仅仅是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更是普通人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保持尊严、守护人性的故事。正如作者所说,她开始把中国人分成两种:一种是有人性的,另一种是无人性的。在最黑暗的年代里,是那些依然保持善良和同情的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3. 一本说不出名字的纪实报道合集
这是一部关于记忆与遗忘的口述史。通过对广场上的母亲、受害者家属、在场者、旁观者等多方人士的深度访谈,为我们拼凑出一幅三十年后的全景。
这本书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它试图还原历史的多面性。它不仅记录了受害者的悲痛与坚持,也包含了参与镇压者的自述,让我们得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这段历史。从体制内的改革派到坚持捍卫记忆的后来者,从亲历者到研究者,每个人的叙述都构成了这场事件的一个碎片。
如同一场穿越记忆隧道的旅程,这本书让我们看到,即使在集体失语的年代,依然有人在坚持记录、守护真相。
三十多年过去,当事人或离世、或沉默,但这些口述为我们保存下了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不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对抗遗忘的档案。记忆本身就是一种抵抗,而真相终将在时光的缝隙中生长。
真相从来不是单一的叙事,在每一个个体的记忆中,都藏着一个需要被倾听、被理解的故事。这些故事的集合,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完整历史真相。
End
从女性的觉醒到语言的力量,从生活的烟火气到历史的重量,这七本书以不同的方式回答了同一个问题: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我们如何保持善良与尊严,守护真相与记忆,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道。
- 作者:我选第三个
- 链接:www.joeytoday.com/15e15b43acf080ab85acfad13b9eca3a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