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文章随笔
书评|她是我女儿,但我不理解她
00 分钟
2023-4-1
2024-12-17
ID
type
category
date
pre-til-slug
slug
summary
tags
status
Created time
May 30, 2023 12:59 PM
Last edited time
Dec 17, 2024 11:59 AM
icon
password
URL

 
notion image

她们就位于生命的中央,伫立在既非幻境也非梦境的土地上

非非非非常棒的一本小说,很少见的从母亲的角度叙述,“落伍”的母亲是如何看待新时代的女儿的呢?传统的母亲如何面对作为“酷儿”的女儿的呢?母亲与女儿的关系总是被父权的视角扭曲,抛开这些附属的凝视,东亚母女就是在爱中纠缠,在控制中寻找空间。
notion image

01 成为母亲,或成为女儿

母亲一辈子都在劳动,却仍然避免不了穷困的处境,结构性的歧视与不公带来普遍的“女性贫困”,新自由主义的盛行却又把责任归于个人的不努力,层层加码的枷锁,让母亲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
被寄予厚望的“独生子”——女儿,她被同时期望成为优秀的儿子和优秀的妻子,却全然忽视她是一个独立个人,女人的身份先被儿子覆盖,而后又变为成为妻子的期待。社会压力成为不质疑不反问的借口,母亲将女儿对身份的捍卫视作愚昧,实则是在掩盖自己不作为的懦弱。对女性的打压已经太久了,导致她们已经不敢偏离任何“主流”设定的轨迹。
母亲与女儿的矛盾核心正在于此,母亲需要一个被社会认同的“女儿”,一个作为父权社会样板的女儿,她有文化,成为有地位的妻子,成为温柔的母亲;女儿需要的是成为自己,并向不公的行为和制度反抗,她对自己“酷儿”身份的认同构成了对母亲之前生活的否定。
羞耻、矛盾、爱与恨的纠缠,被作者用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得细腻可察,是一种粗糙的生活纹理,而后母亲作为护理员对珍——一位年迈失智的单身女人的照护,成为贯穿全书的另一条线索。

02 “我就是她”——母女之间不在场的共鸣

“我就是她”,母女的共鸣与认同第一次产生。
在母亲质问女儿的抗议活动时,女儿说到:“妈,你看看我。性少数者、同性恋、蕾丝边,这些名词指的就是我。这就是我,大家用这种方式叫我。所以不管是成家也好,上班也罢,他们让我什么事都做不了,但这是我的错吗?是吗?”
母亲犹如被逼到墙角的困兽,这些名词如当头棒喝,浇灭她仅有的侥幸,也唤醒她的疑问,而后在珍遭受到养老院的不公对待时,母亲终于开始反问,“我们和她又有什么不同?你以为我们不会是躺在那张床上的人吗?当真不会吗?清醒点吧,拜托。”
母亲心里清楚地了解了,这不是世上的事,这是来到我眼前的事,是我的事。
母女间共鸣与认同,以一种各自不在场的方式达成,因为来到眼前的不对与不公。

03 家人是什么?

珍最后依旧被强制送走,甚至没有给母亲一个拒绝的机会,因为她不是亲属,甚至连知道她去向的权利也没有,家人,在东亚这个社会中,被拔高到对另一个人拥有定义权的存在,所以什么是家人呢?母亲终于产生开场“那孩子”(女儿的同性恋人)的同样疑问,什么是家人呢?
珍资助很多人,但年迈依旧是孑然一身,母亲对珍的照护焦虑不仅发自自身,也发自对女儿的担忧,这又引出一个新的问题———社会性养老的缺失与监管失效,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很大程度上基于对老去的焦虑,女儿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她会失去下一代可以照护她的“家人”,而她现在托付的家人,是能够给予她照顾吗?
这个问题在书的后半部分才提出,但答案早在前半部分就已经给出了,“小绿的生活是都是我在负担,哪怕我也憎恶辛苦的工作,但是还是一直努力着,这样,您依旧认为我没有资格吗?”
母亲的困惑与疑问最终没有得到确定的答案,因为这个答案,是她在寻找的,也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我们没有伤害到别人,我们正常地工作生活,遭遇这些,并不是我们的错,不是吗?”
不是吗?

04 献给母亲,献给女儿

珍的葬礼,是全书的结尾,阴暗偏远的葬礼场馆,母亲的困惑与追问,最终以这样的一句话结尾:
现在我需要思考的不是悠远的明日,而是此时此刻。我只考虑今日之事,同时希望这些事能够平安顺利地结束,并试着去相信,我也同样能度过无数个漫长的明日。
献给母亲,献给女儿。
notion image
上一篇
当我们开始相遇:20万博文整理全记录
下一篇
妇女节送书总结|总有一本书能打开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