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央美雕塑系四楼大厅墙绘:舆论场中的两性污名合集 2020-12-95.2 杨笠你在挑战男人的底线 vs 郭德纲不收女徒弟是因为尊重 2020-12-265.3 男人终于发现自己没有幽默感了 2021-2-275.4 什么叫做客体?如何看待抵制杨笠。2021-3-245.5 “杨笠是被极端女权利用了。”2021-3-255.6 网文女作家指控性骚扰事件的后续 2021-1-75.7 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 2021-1-295.8 逃兵和逃奴,请各自归位。性别秩序。2021-2-45.9 谈消费主义 1:不是消费了就叫消费主义,包括超前消费。2021-3-65.10 谈消费主义 2:女人究竟买到了什么?从消费男色,到玻璃悬崖。2021-11-25.11 如何看待我的姐姐结局 2021-4-55.12 “姐姐,以后我就没有家了。” 2021-4-65.13 反驳“男性更难脱离父母的精神控制”2021-4-115.14 指环王重映:电影指环王的女性主义解析 2021-4-235.15 妈妈带低龄男孩进入女厕所 2021-5-25.16 关于网络暴力 2021-5-75.17 晋江女作者和女性视角 2021-5-195.18 晋江事件后续舆论 2021-5-205.19 ⭐️以她之眼:从琵琶女视角重读《琵琶行》2021-5-215.20 《第一炉香》写的是个什么故事?2021-10-55.21 反驳性解放 2021-10-265.22 电竞圈,EGD 夺冠后的狂欢乱象 2021.11.105.23 关于《梦华录》” 6-29
5.1 央美雕塑系四楼大厅墙绘:舆论场中的两性污名合集 2020-12-9
#女性/内部纷争 #性别暴力/语言暴力
艺术表现的形式挺好,但【央美雕塑系四楼大厅墙绘】里有一些词汇很有意思,比如“婚驴”的入选,就引起了部分女性的反感。
我对这类,两性针对群体内部发明的攻击词汇很感兴趣,它们的出处和被发明的目的非常值得讨论。一些转发表达了“极端女拳和屌癌是同样的人”的意思,绘制者也提到“他们相互对立,但其实他们是在一个整体里”。
我无意猜测这个“整体”是指的什么,以“婚驴”做标准的话,这是近来女性发明的骂女性的词语之一,类似的还有“拜屌癌”“圣母婊”“牌坊精”“护蛆婊”“伥鬼”。
在男性墙那边,也有男性群体发明骂男性的词语。比如“接盘侠”“舔狗”“小鲜肉”“小白脸”“喜当爹”。
如果对比列出来还不够直观,那我们再给它们做做注解吧。
【维护现有婚姻制度的女人,背上男权各种牌坊的女人,绝不骂男人的女人,任何情况都觉得男性更优秀的女人,协助男权攻击女性的女人…】
【不在意女性贞操性经验的男人,对伴侣温柔体贴的男人,获得女性审美青睞的男人,愿意抚养伴侣孩子的男人…】
看出问题了吗?它们有着要求程度的截然不同。
女性对男性贞操从来没有插嘴的份;对男性伴侣温柔体贴是做女人的本分;无限改造自己以获得男性审美认可是终身事业(甚至过度医美,冒生命风险整容);女性自己不孕的情况下抚养丈夫的孩子是天经地义,只要认可自己的正室地位,抚养丈夫的私生子也是理所应当。
男性做内部攻击的点,是女性群体早就沦陷的阵地。
反过来呢?成全妻子梦想后退做辅助的男性凤毛麟角;女性发明的牌坊从没见过呢更别提让男人背上了(也许,妻权里有一些);男性厌恶女性凝视到连基础卫生的要求都反感;骂女人是男性的成人礼,厌女是获得群体认同的捷径;再优秀的女人也是特例,赏赐给她一个女汉子称呼,赞美女性群体?天方夜谭;协助女权攻击男人?嗯…科幻片我们就不提了吧。
以上,真要全部讨论成因,可以写几篇论文了。但天平的不平衡,简直再明显不过了。人类社会在经历千百年父权统治之后,男性权力和男权氛围,已经越界太多太多,如果你非要找到两性互相投匕之间的共同点,那就是这都是暴力。
词汇可以是一种武器,语言可以是一种暴力,这无可辩驳。我非常能理解厌恶暴力的人,他们说他们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没有暴力和没有相互伤害的世界,所以他们对女性群体也作出暴力攻击姿态不满。这当然好,这当然无可挑剔,但在完美世界到来之前呢?女性有没有使用暴力反击的权力?
奴隶反抗使用的暴力,和奴隶主使用的暴力是一样的暴力? 资本家骂 996 懒,没有鞭子就不自觉的话术,和 996 骂资本家血腥残酷的话语,都是语言暴力?
很多攻击男性词汇的发明,就像拿着刀的歹徒向女人走来了,女人无处可逃,选择了也拿起刀回击过去,这与其说是一种选择,还不如说是一种本能,为什么要对女人也喊出“除你的武器”?对着加害方和被害方同时喊出“爱与和平”,那场面挺可笑的,有没有人听你的也可想而知。更何况,愤怒和暴力,也是人性之一,它们和爱一样古老,我不知道在遥远的未来,人类会不会走到那个没有一丝暴力,没有一丝愤怒的世界,但只要对立和矛盾客观存在一天,我们就不能去用空中楼阁,去指导要求现今存活的人们行动。
可惜了,没有立场的艺术是飘渺的,在不平衡的权力结构下,追求绝对的中立客观,让艺术显得更加软弱无力。
5.2 杨笠你在挑战男人的底线 vs 郭德纲不收女徒弟是因为尊重 2020-12-26
#性别暴力/语言暴力
都是让人发笑的艺术,前后脚上热搜的【郭德纲不收女徒弟是因为尊重】和【杨笠你在挑战男人的底线】,对比起来看,非常有意思。
我看到每每杨笠的新段子出来,都有一部分男性会说,她陷入了套路,她总是用攻击男人做笑点,很低级、很俗气。而杨笠自己呢,总是不得不在自己的脱口秀时间里,加入更多的道歉环节和自我调侃,来缓和这种反感。
她才说到哪儿到哪儿啊,这么多脱口秀演员才一个杨笠,就这么点拿男人开涮的新段子,怎么就多了?怎么就俗了?我们可还没听够呢。
哦,这个我们,是女观众。
因为对比一下我们传统相声艺人们的“坦荡荡”,人家都说了百来年的段子了,大量的侮辱女性、不尊重女性的包袱,可一个都舍不得扔呢。人家不仅舍不得扔,还要用这个理由,来阻止有才华有兴趣的女性,进入这个行业。你说服气不服气?那些个“正义”的道德君子们,他们又去了哪里?
反转一下,就像是今天的脱口秀行业里,全是杨签或者比杨笠更猛的女艺人,消遣男人的段子都已经想不出新招式了,都在比烂比黄了。这个时候,来了个男性来到杨笠面前,说,我想要学脱口秀,结果那姐们儿大手一挥:“你个男的学什么脱口秀?!这些段子是你能说的吗?回去说点男人能说的吧,这是对你的尊重。”
这就是现实,这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人们就这么看着这么荒谬的事情发生。两性的不平等体现在社会中的每一个领域。
所以杨笠,你错了,不是男人没有底线,是女人,毫无底线。女人保卫领地方面毫无底线。男权的恶臭文化都已经骑到脸上拉屎了,大部分女性居然在台下跟着傻乐和鼓掌。男人们还敢指着那些不笑的女人的鼻子,说她们是没有幽默感、太敏感。荒谬!
这就是我们,此地的女人。说我们是鹌鹑,那都是夸赞了,我们是没有膝盖的洗脚婢,是鲁迅笔下,菜市口看砍头的麻木观众!最后,也奉劝一下部分圣仙子,不要在女性群体做艰难反攻的时候,来一段“我是女的,我也觉得杨笠太过分了”,或者说一些轻飘飘的“攻击女人不对,攻击男人也不对,我们要正义高雅,爱与和平”。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理,没有上帝,没有绝对正义,只有一群乌合之众,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立场玩命。道德是人群发明的,法律是人群制定的,连宗教都是人群自娱自乐的。 没有对抗意识,以为能靠和平呼吁获得权力,收回失地?那是玄学。
现在,女人要以自己的立场,为自己的利益做战斗,那战斗发生在每时每刻每一个领域,那战斗不凭什么正义之名,就凭女性之名。就连笑,也是一种战斗。所以,杨笠,你就是最棒的,请继续写继续说吧。
希望未来,在脱口秀领域,会有更多的杨笠出现。姐妹们,加油。
5.3 男人终于发现自己没有幽默感了 2021-2-27
【杨笠你在挑战男人的底线】
嗯哼,男人终于发现,自己也没有海一样广阔的胸怀,山一样高耸的脊梁,以及深邃如宇宙一般的幽默感了。
原本你们觉得这些男人天生就拥有的品格,不过是女人做为两性镜子中的一面,早就被你们打碎,变得只敢迎合罢了。
现在,女性的自我开始觉醒,那面镜子又重新立起来了,男性忽然被镜子中的猴脸国王吓到了。但那就是你们真实的模样,实实在在映在女性的眼中,可能和你们心目中描绘的男人形象差异过大。
别发疯,这才刚刚开始。
从今往后,男人只有两条路选择,对着那面镜子重整衣冠,学着适应拥有女性凝视的新世界;或者,再次去打碎女性之镜,反正只要没人敢指出,光屁股国王永远是那个威风凛凛的模样。
我知道他们会先试试后者的,所以女性朋友们,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好我们的镜子,让它像照妖镜一样,时时刻刻出现在男人面前。反正记住一点,往狗窝里扔砖头,被砸中的那个开嚎,镜子往男人堆里一照,喊见鬼的那个是真鬼。
笑就完事儿,省心。
5.4 什么叫做客体?如何看待抵制杨笠。2021-3-24
#性别暴力
什么叫做客体?
就是不论男人对女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他们都没有女人会生气、会反击的预计。
男人能理解这样的故事,当一个男人受到一个冷眼,他立刻肆无忌惮的使用暴力,这是有可能发生的,这是可以共情的。但他们不会去想,在女人被侮辱、谩骂、威胁之后,被冠以各样各色的羞辱代号之后,她们也会愤怒并以牙还牙。
是的,男人发现女人也会愤怒,第一反应是惊讶,就好像看到石头会说话,枯树会搬家,妖异。在他们心中,女人甚至不如动物,对动物男性尚且有愤怒和被反击的预计,他们知道带着棍棒打狗,带上武器打猎,但对待女人,只要看到了不顺眼的女人,男性张口就是挑衅,闭口就是母狗,完全不担心后续会有什么麻烦。
对待枕边人就更有趣了,男性似乎从来也没预计过妻子的愤怒,想打即打,想骂即骂。那可是天天给你做饭,熟睡后在你身边的人啊,男人都不会害怕报复吗?不会,因为这就是现实。
在漫长的驯化中,在从幼年到成年的成长中,女性经过了最严酷的服从性训练,她们早就失去了主体和攻击性,不论面对怎样的侮辱和训斥,女人只会羞耻的低头,懦弱的回避,顶多在哭哭啼啼之中,嘟囔那么两句。这就是女人,至少,这就是男人心目中的女人。
当然,偶尔也会塑造一两个脾气大到刚刚好的野蛮女友,以丰富男性的多元口味。除此之外,男人唯一能想象出来的,唯一允许女性表达愤怒的场景,是女性做雌性竞争的时候。那个时候,女性可以对另一名女性、对男性,表达一些焦急和愤怒。这就是他们最爱拿出来品味的,女友/妻子的猜疑、歇斯底里、嫉妒,除此以外,女性必须是平和温柔,毫无情绪的。
呵呵,完完全全客体,活着的死人,上好发条的玩偶,有既定模式的机器,荒诞可笑。人居然不允许有人的正常感情和人性?女性的人格里,被抹去了太多太多,以至于在很多文学作品里,女性甚至承载不住一个完整的复杂的人的形象……
我不能接受,我不会接受,我永远也不会接受!
女性的主体,沉在黑暗死寂的深海里太久,久到人们早已经忘记了她的模样,久到有时连女性自己,都不敢自称女人……如果那个被男人放在高处的那个怪物是女人,那么我们又是谁呢?所以,如果只有嘲讽轻蔑,如果只有一击耳光,能让男人意识到站在你们面前的是人,我们会扇下去的。
看清楚,站在你们面前的,是人。
5.5 “杨笠是被极端女权利用了。”2021-3-25
#性别暴力
刚翻翻对面的舆论,我发现男性那边有一波非常神奇的角度。他们在说,杨笠是被极端女权利用了。
本来杨笠的段子没那么夸张,挺温和的,但总有些极端女权,拿着人家的段子搞性别对立,惹毛了男性群体里面不太理智的那帮人,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商业损失和骂名,希望杨笠吸取教训,远离极端。
精彩,精彩。
我上一次看到类似的言论,还是在网文女作家指控性骚扰事件。也是发展到女性当事人商业受损,舆论一片混战的时候,我看到忽然有认识当事人的男作家,说他私下劝慰过她,也是一模一样的逻辑:我知道你就随口说说,其实不想这样,但现在被极端女权利用了,搞到无法收场,你以后要吸取教训呀。
说真的,虽然我素来知道男权在千百年的统治中,惯用挑拨离间女性的手段,将女性分而治之,但我还是叹为观止。不论是女性个体有意还是无意,将觉醒意识带到了风口浪尖,明明是男性敏感到极致,要把一点点的思想抬头扼杀在摇篮里,他们竟然在当事人压力最大、最容易动摇的时候,试图利用她的痛苦,去离间她和女性群体,将受害人的利益和女性利益对立起来!
我简直忍不住鼓起掌来。行了,在我有限的人生经验中,我算是记住了,男权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如果,我是说如果,有一天我也被抛到了烦乱纷争的焦点处,在千夫所指之下,我一定要记住今日。
我一定要记住,在我最痛苦的时候,男性给我指出来的那条宣泄情绪、找到祸首的路,不是理解和同情,那是他们早就设计好的陷阱。
不论他们再慈眉善目,不要信任男性,不要信任男性。让他们滚!
说真的,我相信此时此刻,杨笠身边一定出现了这样的声音。也因此,她今天的发言,只是说感谢不提及其他,就已经很让姐妹们欣慰了。
我们相信她,她也相信了我们,至少今天,我们在围剿中取得了一次小小的胜利。不论是直播间的守卫,还暂时抛开争执的团结,我看到了希望,属于我们的希望,今夜足以欣慰。
生而为女,我很骄傲。晚安,姐妹们。
5.6 网文女作家指控性骚扰事件的后续 2021-1-7
#性别暴力/语言暴力 #女性/性暴力
关于网文女作家指控群体性骚扰事件的后续,我想谁也没想到会这么惨烈。是不是只要有负面消息,经济上就一定会遭受损失?那得看你是哪一个性别。
写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林奕含自杀了,书中老师的原型陈星,改名后仍然在台湾教育行业活跃。2019 年,陈星还受邀前往福建某高校授课,被网友发现后曝光,才灰溜溜地离开。
2018 年,甘肃庆阳女孩李某奕跳楼自杀,自杀前她挣脱前来营救的消防员的手,说:“谢谢”。生前她指控自己的老师吴永厚猥亵,遇冷,吴永厚仍旧执教。直到患抑郁症的李某奕 4 次自杀并终于成功后,市中院才判处吴永厚 2 年有期徒刑,3 年禁止进入教育行业。
2020 年 4 月,柳州女生揭发初中老师猥亵,经调查后发现,2017 年该老师就已经被举报过侵害其他女学生,但当地教委当时仅仅免去其职务,将其调入当地某小学继续任职。直到受害女生报警,禽兽方才伏法。
2020 年第 45 届凯撒奖,波兰斯基,一个曾被指控强奸多个末成年少女的待伏法者。他的新片《我控诉》获得了凯撒奖最佳导演。
这些是男性中已经被定罪的人,舆论说什么呢?他已经付出了应该付出的代价,何苦不放过他,难道你们还想影响别人一辈子;一个有能力的学者老师,就这么被浪费了,太可惜了;大师的私德是私德,才华是才华。别说商业担心不良影响了,大众简直怜惜这些男人在女人身上走了“歧路”,对他们伸出了热情回归的手。仅仅是被揭发“疑似”犯罪的男人们呢?我想此地 metoo 的后续,已经足够作为证据了。
被那些想红的女人诬陷的男人,太可怜了。你没有最后让他定罪?那肯定是你诬告,是不是钱没谈拢?再往外延伸,道德层面的瑕疵就更不用说了,出轨、家暴、私生活混乱几乎是男人的荣誉勋章。仅仅是内娱,数出来的出轨男艺人就一个加强连,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活跃,几乎没有受到事业上的损失,其中有登上春晚舞台的,有还在跑来跑去的,有被请教如何成为时间管理大师的。
负面新闻出来之后,短暂沉寂后是他们事业的新高峰。害怕纠纷的商业资本,倒是从来不怕押宝在这些男性身上。而女性这边呢?只要张嘴先滚钉板,这几乎是每一个控诉者要给自己做的心理预设。不论指控的成败,女性一定是输家。就这样,男权社会氛围,还是指着这些女人的鼻子,骂她们是别有用心的利用舆论者。
这就是现实,商业也是人群的商业,它并没有跳脱出男权社会的结构不公。
为什么女作者仅仅是做了一个空泛的指控,便引发了后续这一切灾难性的连锁反应?为什么男性就连罪犯都不用承担经济损失,女性作为受害者,只要敢于伸出她的手指,那么她就是被商业厌恶的“麻烦制造者”?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隐形的牢笼之中,两性拥有的自由空间和权力地位,是完全不同的。男性自由自在,挥霍着他们的权力,对应的,是女性的谨小慎微,生怕行差踏错。平时我们聊结构性压迫,或者谈论女权的时候,总有女性转过头去括上耳朵,觉得我们是一群制造仇恨和对立的疯女人,包括很多事件的当事人。
其实,女权是一个很朴素的原理,它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个女人,只要她想要向外自由舒展的时候,她就已经是在实践女权了,当女性自由舒展的时候,必然会触碰到囚禁我们的牢笼边缘,此时,一切被谎言维持的平静将立刻打破,铺天盖地的谩骂和棍棒,驱赶着我们蜷缩回女人应该待着的地方:一个永远不会制造麻烦的好女人。
会和男性产生两性纠纷的女人,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一个敢于指控男人,甚至整个男权的女人,她必然是个疯子。这就是所谓的仇恨和对立,这就是此次事件发展脉络的社会潜意识。他们是在阻止女性行使正当权利。
人有指控的权利,至于真相,那是在调查和争辩之后产生的东西,但女性必须先行捍卫自己指控的权利。
他们用一切办法扩大女性指控者的损失,污名化她的目的,长期影响她的声誉和个人价值。这是在向所有女性进行训诚和示威!向女性群体展示那出头鸟的血肉模糊,是为了让胆怯者退缩,让前驱者痛彻!我们别无退路,因为牢笼就在那里,它已经浮现。你们是要龟缩回去自欺欺人,还是要撞向它,这是你们的选择,女权无法用群体之名去绑架任何人。
但是,如果今天,你们对那些走到了对抗位置的女性有一丝丝的怜悯,请至少,站在她们的身后。也不要劝阻她们,说什么你又是何苦、你又是何必。那是冲击牢笼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请不要用胆怯去侮辱她们的决心、白费她们的牺牲。
如果今天,你们从那些走到了对抗位置的女性身上,感受到了一丝丝勇气,无需多言,请站起来,我们一起撞向那铁笼,破坏结构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我们是黑暗中惊恐的鸟,我们是围剿中无处可逃的羊。我们是发出低吼誓死不从的狮,我们是自由翱翔畅快呼吸的鹰。
女性,你想做哪一个?
5.7 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 2021-1-29
#性别暴力 #政治/威权暴力 #政治/父权制
关于「男性不能女性化」的争论中,有个现象很有意思。那就是何为“阳刚气质”的真男人,在议题反反复复提出,大众你来我往广泛讨论之后,却一直没有一个具象化的标准。
这么久了,我没有看到说,一千米跑进 4 分钟才叫真男人;我没有看到说,一次做 20 个引体向上才叫真男人;我没有看到说,遇到天灾人祸,必须挺身而出才叫真男人;我没有看到说,遇到黑恶势力,必须见义勇为才叫真男人。他们选择了一个奇怪的标准:你别像个女人,你就是真男人。
女性化?反对男性女性化,那么就要先讨论“女性化”是什么,进而讨论“女性”是什么。为什么要舍近求远?
你要鼓励男性气质,就直接向男性群体号召呼吁、推出典型即可,为什么每次提到男性气质,总要把女人拉出来作为反向标准?
所谓男性气质,是对女性进行他者化才得以定义的,即,男子气质=不是/不像女人。—《厌女》
在男权社会,男性群体是权力拥有者,他们掌握着对一切的注释权,包括女性。权力拥有者怎么可能将枷锁戴在自己脖子上呢?不是每个男人都强壮无匹的,锤炼身体很辛苦,还有先天条件的限制;不是每个男人都敢见义勇为的,自私胆怯的他们,不许人们用勇气绑架男人。但是,想要为男性的性别统治寻找合理化的解释,强调两性差异是重中之重,将这些差异与男性优势论结合,为自己的统治奠定基础——男权天授。
仅仅强调生理毫无意义,生理学上,不是女人就是男人,这种解释无法达到男性优势论的目的。那么,如何将男性划分出女性群体,如何定义什么是男性,如何在不给男性施加分毫压力的情况下,将他们拔高一截呢?
男权自有妙招。人为塑造一个女性的社会化形象,然后厌弃她,成为了男权社会的选择。将人性中一切令人不快的东西,扔给女人的形象,怯懦、慌张、愚蠢、无知、虚弱、乏力、嫉妒、虚荣、不理智、歇斯底里、尖酸刻薄…
最后,他们告诉世人,这个“怪物”名叫女人。
对女性的他者化就此完成,男性在厌女的狂欢中,再一次加强了群体的凝聚力,践踏了被统治阶级(女性)的人格。
当然,这里面也有“误伤”。
比如,介于女性群体相较于男性更注重个人卫生、仪表仪态,男性不惜牺牲环境和健康,也要保持独特的男人味,以此来强调和女性的差异。
比如,介于女性群体相较于男性更强的共情力和同理心,男性不惜抛弃正常的情感表达,压抑自身精神需求,也要维持虚假的坚强人设。
这就是为了强调男性气质,和女性做出区分,男权社会将抹杀不了的女性优点,也一并排斥了。甚至还要污名化这些优点:个人卫生和仪表=娘炮/阴柔;共情力=圣母/妇人之仁等等。虽然害人害己,但比起获得的统治地位,也是值得。
这就是为什么男权社会一定要用“女性化”一词,去做男性气质的反向注解了,它无关优劣和真理,只关乎权力和压迫。
所以,任何用女人去做男人反向标准的号召,都不可能对男性群体的“优化”起到一点点作用,的内核就不是鼓励男性群体变得更好,而是为了把女性群体压得更低。
也希望部分心存幻想的女性清醒一点,你们觉得类似“男性气质”号召,虽然有点“小失误”,但是只要能培养出更有责任感、更有担当的“好男人”,还是值得鼓励的。
嘿嘿,那是不可能的,那就不是他们的目的。
你们对男性包容体贴,维护男人面子,早已经到了极致,甚至自降女性尊严去托举男人,他们进步了吗?唯一能让男性群体变好的,是女人站起来拿出镜子,让他们看看镜子中的光屁股国王,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总之,如同【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 】,不过是通过男性之间的“厌女”,去巩固男权社会统治的又一次尝试,是男性群体怯懦无能,又舍不得放弃优势地位的又一次挣扎。
别做梦了,只要我是个男人,就能独占人性光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女人没空和你们玩下去。向稻草人投石的游戏已经玩了几千年,该收手了。
你们靠践踏女人建立的自尊和自傲,像气球一样轻浮,像纸糊的皇冠一样脆弱,新世界的女人们,拿着针举着火把走来了,等着瞧吧。
5.8 逃兵和逃奴,请各自归位。性别秩序。2021-2-4
#性别暴力 #政治/威权暴力 #政治/父权制
逃兵和逃奴,请各自归位。
我们经常听到“性别角色的错位”这句话,既有错位,那么自有本位,什么才是父权社会的性别本位呢?有一个细节,大家可能都忽略了。在这一轮提案中,增强体质锻炼的掩护下,他们加入了要求教育部门加强对青少年性取向进行关注和“引导”的相关内容。原文是“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及其同伴背景”,嘿,性取向和性伴侣,变成了取向和同伴?还整挺委婉。
这不是第一次了,每每提起男性气质和“娘炮”,男同性恋群体,就会被拖出来游街示众,为什么?因为他们外表“娘”吗?那么不“娘”的男同性恋得到了豁免吗?很明显,没有。
如果我此前解释清楚了,男性气质根本没有一个标准,它实际上是一种厌女狂欢,其目的是维持男权社会的性别压迫。那么就很奇怪了,既然无关特质,为什么男同性恋成为了批斗的靶子?男同性恋为什么被父权“开除”出男性的队伍?父权要纠正的,究竟是什么?
还是《厌女》里的观点:肯定一个男人的男性气质,无需其他,男权社会是通过男性占有女性的行为,去认定社会性别的。一个男人,当你占有了一个女人,哪怕你不完全符合社会推崇的阳刚气质,也无人质疑你的社会属性。恭喜你,正式进入了性别统治阶级的行列。
完全接受了男权价值观的男人,在无法占有女性/占有后失去女性的时候,会陷入恐慌和迷茫之中。他们害怕的,是被剥夺了“男性”这一社会属性。他们害怕的,是成为不能占有女性的人。不占有女人=不是男人。
所以,在父权社会的构建中,男同性恋,不是男人。性向霸权和异性恋婚姻霸权,同时出现在对男性气质发出号召之时,这两者之间,就是在这样逻辑下关联起来的。
性别统治,是人类社会一半人口对另一半人口的压制,它涉及到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细枝末节,而维持这种统治,几乎需要全体男性的参与。
父权社会不仅仅不断搜寻着不愿意做奴隶的女性,父权社会还不断搜寻着,不愿意做奴隶主的男性,对这两种人,都是父权社会要找出来加以消灭的。不想占有女性的男人(异性恋但自愿不进入婚姻的男人/同性恋的男人),就是在性别战争中当了“逃兵”的男人。
当然,我还是要补充一点,近代,父权统治有了更多的文化武器和洗脑渠道,维持父权价值观不需要完全落实到家庭婚姻之中,有一部分男同性恋,开始用代孕/形婚等具体方式向父权投诚,要求放宽性别统治阶层的认定范围:我虽然不和女性缔结婚姻,但我承诺,我仍然会剥削她们,使用她们,牢牢地压制住她们,请承认我“父”的身份,请让我加入您的行列。
现阶段,父权对这样的投名状,基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它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古到今,男性之间的同性性行为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物,红楼梦里描写过贾宝玉的同性性行为,金瓶梅里面西门大官人拿小厮出火。除此之外,古今中外还有很多记录,也不过是寻常。
对于男性,父权社会对你和谁睡不感兴趣,只要最后,你仍然同时在压制女性的行列中就行。从这个角度来说,同性恋权利运动,最后究竟是进步还是“复古”,有了判断的依据。你的选择是被“父亲”认可了,还是被“父亲”挑出来企图消灭了?
有时,看似获得主流社会认同的出路,其实是被顽固基石挡住的回头路。这也是女性在舆论中,对男同性恋的态度经常截然相反的原因。性向并不能作为判断盟友的依据。对同性恋的迫害,其实是一种障眼法,父权要消灭的不是和同性睡觉的男人,而是想逃逸出性别压迫结构的男人。女性欢迎后者,当父权社会对“逃兵”围追堵截,用强加的男性气质羞辱他们时,我们选择了保护,因为这种保护和我们破坏父权结构的目标-致至于前者,不过是投机的父权私生子: 他们所要求的自由,是一边艹同性一边吃女人的自由罢了(抱歉我说得粗俗一点)。
说完了逃兵,再说说逃奴。
统治阶级总是拥有选择权的,尽管有很大的压力,但这女人吃还是不吃?异性恋男性有选择的权利,同性恋男性也有选择的权利。
女性,作为被统治阶级,从始至终都没有选择权,我们是整个父权社会的猎物,不论你的性向。如果不信,请回答以下问题:一个男人阳痿(或者无精症),但他还是可以和女性结婚,成为女人合法的丈夫。如果婚后妻子使用精子库生育,那么这个男人又成为了孩子合法的父亲。在人类社会中,他是一个“男人”。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一个女人,看做“阳痿的男人”呢?
在人类社会亲属关系中,男人究竟是什么?如果不能提供精子也可以是男人,是丈夫,那么一个女人为什么不能成为另一个女人的合法配偶?一个女人,为什么不能是一个“男人”?因为,女人是被统治的性别,被占有的性别,被使用的性别。
父权社会对女同性恋看似要宽容很多,但那不过是他们清楚,只要追兵够多,逃奴的挣扎不值一提,根本不用具体区分女性的性向,选择加固自己的包围圈,不许男性逃逸出压迫者的身份即可。
上述的言论,肯定有人把我当成疯子,但我的思考将我带到了这里,不吐不快。我唯一希望的,是女性群体自身,在权力拥有者一次次吹响厌女集结号,检查自己的包围圈有无逃兵之时,不要跟着去加码鼓劲,这太蠢了,蠢到我想哭。他们在做的,不是为了给你一个有担当的丈夫,一个有男子气概的儿子,他们在做的,他们千百年来在做的,是用锁链将女性牢牢地拴在她该呆着的地方——被统治的性别。
这就是男权社会所谓的性别秩序,性别的本位。这就是一切莫名其妙的行动,它始终莫名其妙的原因。他们既不是愚蠢,也不是腐朽,他们是坚定的父权价值观执行者。
现在,该我们选边了。
掌握着权力之剑的父,就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后,说“不”,那利刃便落下,带来血和疼痛。说“是”,那便各自归位,扮演好你的社会性别角色,斩断一切多余的自我。没有第二条路,没有第二条路,你会怎么选?逃兵和逃奴们,归位,还是战斗?
5.9 谈消费主义 1:不是消费了就叫消费主义,包括超前消费。2021-3-6
#社会学/消费主义
不是消费了就叫消费主义,包括过度消费。比如我在有稳定收入的情况下贷款留学,这算不算过度消费?
讨论消费主义重点,是消费的目的和财务规划。
甚至为了情绪价值消费也不是绝对的错误,花钱买高兴嘛。女权希望女性群体警惕消费主义,也只是在说,购买倾销产品带来的价值感是虚假的,是性价比极低的,但并没有否定这种消费也能让人快乐,你的快乐是有价值的。在生活的重压下,在长远规划还未能立刻给你带来价值感之前,女性花一些小钱买买漂亮的东西或者追追爱豆、玩玩游戏,是完全合理正当的事情。就算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也不耽误和我们在路途中停下来,欣赏片刻小花小草啊。
以上是我想对女性说的话,但我还想扩展开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原博提到的女性主体这个话题。
5.9.1 、购买倾销产品给主体带来的价值感是虚假的
为可以批量生产的商品赋予额外的价值,是为了让它们卖得出去、卖得更贵,但它们带来的满足感会快速消失,且需要持续购买。你会发现,任何向你展示「使用这种商品的你就是多么独特多么有价值的人」的广告,都无法回避一件事,那就是这种价值的准入门槛特别低,只要能买得起该商品的人,就是你的同类了。
不论它是几百的口红,还是上千的保养品,还是上万的包包,当它的准入门槛是钱时,你的内心就骗不了自己,它永远无法给你的人格赋予价值感。(顺便说一句,倾销类商品的尽头是限量版,商业用虚假的“独特”,去赋予消费者需要的人格独特。)
5.9.2 、购买快乐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滋养女性的主体。
虽然总在唠叨警惕消费主义,但我同时也会劝女孩子们在爱物上多花钱,这不矛盾。很多女性,在成长中被打压被贬低,她们的自身无价值感太强烈了,连休闲的时候都画地为牢。
比如游戏,一点小钱就能增加的游戏体验也舍不得。比如购物,花大量的时间去比价,去填写商业报告、试用心得、抽奖,往往只是为了一个小东西。越是非生活必需品,她们越会倾向于用这样的手段去获得,潜意识来说,就是认为自己的快乐是不值得花钱的,不配。
但现今流量时代,她们同样落入了消费陷阱,她们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同样是商业需要的。点击和等待、分享和推荐,同样也是消费,而且是被迫消费。
对于这样的女孩子,我根本不会去纠结她喜欢的商品是不是值得这个问题,我会鼓励她,花钱让自己玩得更开心,时间更有价值。请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些话:“免费的怎么配得上我?”“不花钱的游戏也配我去玩?“我高兴,我愿意!只有当你快速地获得了一个商品/一个游戏/一个爱豆,所能带给你的大部分体验感之后,才能满足地走进下一个阶段。
5.9.3 、长效价值和短效价值
简单来说,能给自己带来长效价值的消费,哪怕看上去是个天文数字,只要评估之后是能给自己赋予技能价值,并带来更高回报的,都是应该考虑的。而获取短效快乐,不要有负罪感和不配感,但也不要留恋沉迷。
很多女孩因为在短效快乐中付出了很多的金钱和精力,在明明已经没什么乐趣的情况下,还是在虚假的成就感之下持续,忘记了自己的长期目标。这个时候,不妨尝试一下,把自己觉得“很有价值”的东西一口气抛在脑后,这种行为,同样也会滋养你的自我主体哦。“当我看着你/使用你/玩你的时候,你有天大的价值,这价值是我赋予你的;当我不看你/不用你/不玩你的时候,你便一文不值,这无价值也是我赋予你的。我,这个主体,才是这一切的主宰。
其实,长效消费和短效消费,都是相辅相成的。有了长效的目标,才更容易舍弃掉已经食之无味的短效快乐;而有了短效的快乐,才能在获得长效价值的漫长付出中,不至于损伤主体一一我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才这么努力的。
我经常对女孩子们感到心疼,在无数强横的浪潮中,要保护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的困难,我们耳边总是有太多太多傲慢的声音,去审视你去指导你。
男人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女性深陷消费主义?! 我想起来就生气,现在主流媒体中,一提到消费主义就和女性联系起来,这种感观都怎么来的?!怒火中烧。你们男人就没有深陷消费主义了吗?球鞋衣服手表烟草酒精……哪一个不是消费主义?你们还有群体性的打赏主播/软色情呢,别的不说,先救救自己深陷裸聊陷阱的同胞吧!
管得宽,我们可不放心把姑娘们敏感美好的主体交给你们去塑造……总之,女性自己的消费主义问题,我们会自己讨论找到出路,轮不到男人来逼逼赖赖。你们是出于好意想帮助女性,还是出于恶意来居高临下地指手画脚,别以为我们不知道。爬远点。
天知道,我早上看到只是想转发原博 @白鱼 Fiasili 的,文案就是第一段话。结果越想越着急,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眼看着 3.8 妇女节将至,关于消费主义可以预见的又会有一波讨论,那些混在里面输出观点的男性,不论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都不可能从女性的主体去探讨这个问题的,还是把他们早怼早超生吧。
对了,原博写得非常好,评论区姐妹们的讨论更是很有意思,大家可以过去看一看:http:/t.cn/A6tOfhB7
5.9.4 From 白鱼 Fiasili 原博
妇女节变成“女神节”“女王节”被消费主义裹挟了,当然是一个现实情况,尤其是商家宣传中,用中产的消费来替代真实的女性自我赋能以及群体反抗,是有毒的意识形态,这个逻辑大家都懂。
但是如果说女生去过“女神节”和“女王节”就应该开除独立女性籍,就,还是有点浅表和陈词滥调。
讨论消费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时候,最好不要陷入非黑即白以及简化、模型化的思考模式。
1、一是女性有消费行为不能直接等于被商家操控的木偶,没有主体性。
因为消费并不一定会买商家设计的意义,购买的行为还有身份的、经济的、审美的各种考虑,举个小例子,妇女节卫生巾就是会打折,给自己买一箱棉条,到底是吃了商家的安利,还是自己本身就有自我赋能/尝试新事物/照看好自己身体的欲望?
2、二是不同阶层和生活脉络的女性,消费的意义是不同的。
对于一个苦心孤诣为家庭付出的妈妈,妇女节给自己买个小礼物,自我关注和自我照看的象征意义更大,无论是“女王”还是“女神”的论述,都只是符号,我们不要忘了,商家可以填充意义,我们也可以进行反思、对抗、偷梁换柱和策略性利用
3、第三是,大家想象资本的方式太全知全能了。
从一个妇女节的消费,到资本社会自产自销的螺丝钉和新穷人,中间有各种断裂、时效和逆转的可能
这种批评主要是针对,我们觉得中产的,消费主义的女性主义将社会运动的艰辛置换了买装备的打怪升级
但问题是,我们简单想一想,你难道真的忙着买包就不转发性别社会新闻了吗,这个对立是相当人为的,虚假的对立,本质上还是那种观点,“如果你涂口红,你就不是一个好的女权主义者”
4、第四是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一下,“女性自我赋权”和消费购买建构人格,之间的关系。
它们的关系可能不止是水火不容/顾此失彼,回到讨论消费观念,工作生涯,自我认同,再讨论应该拒绝什么,警惕什么
同时,在一个缺乏集体共享知识和观念的社会,消费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扮演着“仪式”“集会”“公共领域”的角色,也值得我们注意
总之还是应该回到脉络里,不然这些说法就会沦为对女性的指摘,和对女性具体生活的要求和指责
这个视频有女生转发时候说什么“振聋发聩”,真的吓到我了,因为他没有任何新观点,只是把女性讨论妇女节最浅表的一些看法复述了一下,加了一些段子,甚至里面说了一些非常性别刻板印象的东西,还夹带着对“无知的爱消费的傻女孩”的居高临下的同情
这种男人来讲“女王节和女神节都是骗人的!”背后的逻辑还是想告诉你,独立女性应该以及只能怎样过“妇女节”,怎么对待自己的性别身份,性别气质,容貌,和金钱
其实还是 mansplaining,没意思
希望大家不要降低男性讨论性别议题的准入门槛,平权男孩可别再降分录取了。
5.10 谈消费主义 2:女人究竟买到了什么?从消费男色,到玻璃悬崖。2021-11-2
#社会学/消费主义 #女性 #政治/性别政治 #女性/美丽的陷阱
==当我们急切地冲过了玻璃天花板,却忽然身处一个看不见的悬崖峭壁之上。==
前几天,作为名人嫖娼事件的后续舆论,别有用心的人,又开始用消费男色煽风点火,企图动摇女性群体中不太清醒的朋友。个别“高见”给我留下挺深的印象,因为他们提起了武则天:“武则天还纳男宠呢,你怎么说?”哈哈哈哈老天,我当时笑得一口水都喷了出来,这可真是为了抬杠说到了点子上啊。
5.10.1 竞价侍寝:消费无法真正获得权力
请问,武则天是先当了皇帝才纳的男宠,还是在她做小宫女的时候,就试图拿着月俸去睡皇帝呀?我们说女性由于生理差异,和男性比没有购买性的需求。
其次,在社会结构、权力分配、资源占比不平等的情况下,女性也根本不可能在男权社会,靠花钱实现权力逆转,消费什么男色。 他们之所以提及武则天,这位封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过是想继续哄骗女性群体,说只要你够强够有钱,性别级差就不存在了,你就可以晋升到吃肉的那一方去了,所以,女性别急着反对嫖娼合法化,等你们有钱的时候,也会想要消费男人的。
呵呵,真的如此吗?那我就按这个逻辑编个小故事,你们就知道有多荒唐了。那些宫廷剧里,妃子们不是为了皇帝翻谁的牌子打破头吗?当然,妃子们有待奉皇帝的渴望,倒不是缺了那老男人就活不下去,而是权力拥有者的关注和宠幸,意味着随之而来的资源和权力,甚至庇佑家族。在这个结构中,皇帝是上位者,而皇后妃嫔是下位者。
假如现在,就真有个皇帝下旨,说妃嫔可以靠每天竞价,争夺一次侍寝的机会(相当于花钱就可以和皇帝睡),自然有妃嫔为了争宠,把“嫖”皇帝的价格炒到天价。
请问,妃嫔们花钱获得了什么?权力随着妃嫔们的花钱,得到逆转了吗?
谁都看得出来,这荒唐事儿就算真能发生,也不过是皇帝的“情趣游戏”罢了,甚至有可能是国库空虚,发不起妃嫔月俸,玩的回收银子的小把戏。当妃嫔们的升迁贬斥、工资奖赏,甚至生死都由皇帝说了算时,妃嫔们倾尽身家得到的,既不是乐趣也不是权力,而是无偿工作、自欺欺人。
甚至,在绝对权力下,如果有清醒的妃嫔不想参加这上供游戏,还会引来侧目呢。
映射到现实,就是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引导女性群体花大价钱消费男色,造成一派女性更加自由的假象。一旦娱乐业疲软,他们瞬间就能把某些女性喜好定为非法、污秽,从各个层面严禁。对了,在女性花大钱的过程中,还被资本和营销机构操控着,把理智的女性视为异类,加以嘲讽,营造一种花钱才有话语权的畸形生态。
这些,都是女性根本没有通过花钱获得权力的明证。要我说,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儒圈三国,所谓的消费男色,就是这么荒唐的“睡皇帝”游戏。下位者怎么可能去购买上位者呢?
当然,为了保持游戏的趣味性和真实感,他们也会做出一些让步,其目的,不过是为更快、更干净地回收资源罢了。
结合上文,类似于把某个小宫女存钱睡到皇帝的故事,向所有妃嫔大书特书,让更多女人加入到这场疯狂的消费游戏中。仿佛永远就差那么一点点,女性就能靠花钱摸到权力的顶端。仿佛就差那么一分钱,梦想中的世界就能到来,是你们不够努力。
呵呵,他们骗人,那本来就是永远也到达不了的海市蜃楼,权力结构下位者靠花钱能达到的尽头,是权力宝座的最后一级台阶。差一步,就差所有。
真正的权力,牢牢握在制定游戏规则的人手里。简单来说,谁告诉你可以靠花钱买来权力,谁就真正拥有权力,下位者消耗金钱带来的操控感,不过是掌权者批发的赝品,更重要的是,他们随时可以收回。
5.10.2 走上玻璃悬崖:定制女性消费陷阱
男权社会的统治力量,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行政统治者,而是一种更为复杂,更为牢固的势力,它无形不可视,却在每个阶层存在。相应的,性别的统治手段,也一样隐蔽而复杂,各层级男性默契合作。其中,控制女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重中之重。
对于管理者而言,金钱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其功能是为了计量和调控人群的社会活动,而金钱对于劳动者而言,相当于存储了你过去的时间,你的劳动价值。引导绝大多数人,毫无意义地消耗金钱,再投身重复劳动,是父权金字塔型社会的永动机之一。
性别统治同样也是如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是无偿劳动者,是没有资格支配其劳动价值的奴隶,一切从属于她的父亲或丈夫,所以父权社会根本不用费心。但到了现代社会,女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参与社会劳动,并积累财富,那么一切就麻烦多了。于是乎,一个个专为女性设置的海市蜃楼,条条独属女性的规则条款,被陆续创造出来。想要成为一个令人羡慕、一个被主流社会认可的“成功”女性,要比男性群体额外花去好多好多的钱。
化妆、服饰、鞋包、精致的生活,为远离性别暴力的安全费,以及全方位的粉红税,这还不够,女人可太能挣钱了,怎么办呢,啊,男色呢。缺什么,就想拥有什么,权力、自由、理解、尊重,女性一无所有。男人总是讥讽女性群体深陷消费陷阱,但这么细致入微的凝视和强大的文化引导,女人能不深陷消费陷阱吗?换你们来试试,男人能当出去最后一条裤子。
简单来说,女性作为群体,挣多少钱,花多少钱,父权社会一直在严密监控,而他们压制女性群体的一切手段,则可以用开源节流的反义来概括——减少经济收入,加大无效支出。
近几年来,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看上去女性的消费能力增强了,越来越多的女性议题浮出水面,商业也试图深挖女性的需求。但和很多朋友的乐观分析不同,我觉得这一现象的主因,不是女性挣到了更多钱,而是男性群体的主动退场。
在我们这里,甚至在全世界范围,正处于一个旧时代、旧动能的末尾,变革将至。在这种时刻,男性群体更多选择了观望,谨慎花出每一分钱,现金为王。于是,商业开始寻找新的强购买力,从而打起了女性群体和其他边缘群体的主意。一些女性群体的诉求,随着资本的力量得以传播。
一个近期的例子,就是前几天微博上关于奔驰和杨笠的合作风波,我们非常关注这波买车和女权挂钩的推广。如今,汽车销售和其他行业一样,正在经历严峻挑战,让更多群体兴起买车欲望,发掘可能的人群,一直是车商们的诉求,有购买能力的女性群体自然跑不了。
首先声明,掌握驾驶技能,拥有更私人化的便捷工具,是可以为消费主体赋权的。 如果你需要上夜班、有频繁远距离业务、有商务往来需要,在核算过每月公共交通和汽车之间的性价比之后,仍然觉得买一辆车是实用的、划算的,那么请毫不犹豫地购买适合价格的汽车。但是,如果你仅仅觉得购买并驾驶汽车是女权的行为、是进步女性的标志,便省吃俭用花大价钱购买一个并不常使用的工具,还是那句话,花钱并不能购买权力,也不能证明价值观。甚至,在不需要的时候情况下,为了虚假的成就感去购买昂贵的商品,这恰恰是不女权的行为。
小心,消费陷阱会变幻无数的形态,你渴望什么,它就会利用什么。同一个购买行为,是赋权还是失权,在于商品对于消费主体你的价值。 你看,在各个领域,女性的走到前台、获得关注,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就获得了权力。
戴锦华老师在一次关于好莱坞主流电影现状的采访里,也做过类似的表达。那篇文章的题目是《女性导演在国际影展“全面胜利”的背后,是主流电影行业正遭遇严重危机》。
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一个行政村当中,只要还存在着财富分配空间,只要有一个富裕的、可运营的空间,选出来的一定是男村长;而在一个完全没有财富分配、资源分配,非常困难的行政村中,需要一个完全服务状态的行政者时,这时村庄当中十有八九就选出女村官。 这是经验性的,不是理论性的,也有点开玩笑。我想说在危难之时,需要挺身而出,忍辱负重,做出牺牲的时候,女性就凸显出来了。当这个地方有一个巨大的前景和空间,有众多的权力可以分配运营的时候,女性往往连竞争的机会都很少能得到。
我粗俗地翻译一下,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生意。现在,主流电影不挣钱了,男性,更准确的说是掌握着资本的男性,便一一退场了。于是,女性导演得到了这不挣钱且更艰辛的“出头”机会。
这就是女性的尴尬境地了,在社会的上升期和平稳收益时期,女性根本挤不进赛道,商业也不把女性当做真正的服务主体,只有在甘蔗嚼完之后,才轮得到女性花大价钱去争取一个发出声音的机会。
几乎每一轮女权运动的高涨,都发生在人类社会巨大变革的前一刻,也暗合上述规律。那些沉闷寂静的时刻,才有女性一瞬间的舞台。
这就是继玻璃天花板之后的玻璃悬崖理念。
当社会财富充盈的时候,男权社会轻易地将女性排挡在核心利益之外。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那个玻璃天花板被撤掉了、消失了,当女性以为这是禁锢变弱,希望来临之际,却不知道,急切地冲过红线之后,我们已经身处一个看不见的悬崖之上。
危险。
5.10.3 不要跌入柔软的陷阱,站上坚实的大地
男权文化舆论中,总是嘲讽女性盲目消费,那自然是为了打压而非警示,但是女性也真的要在某些领域,向男性群体好好学习。女性作为群体,步入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角斗场,实在太晚、太稚嫩了。
男性群体在几千年的相互争斗倾轧中,多少习得了真正的价值所在。越是艰难,女性越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把钱花在刀刃上,积累属于自己的资源和人脉、信息和技能,因为只有这样,大大小小的变革成型后,才能紧跟时代的变化,在新的增长点来临之际,抓住新的行业、新的职业。
但就算女性这么坚持了,还是不能安稳地坐享果实,因为真正的权力和价值,是极其珍贵的。
案例也正在眼前,哪怕在经济沉闷的转型期,也有较为明确的财富蓄水池,一个富裕的、运营的领域显现之后,男性群体将无所不用其极地驱逐女性群体,远离真正的权力。最近的“媛”污水,内核就是自媒体行业,已经成为一个收益划算的平稳行业,男人要来吃果实最甜美的部分了,荡妇羞辱不过是常规的清场手段罢了。和曾经无数大大小小的猎巫游戏一样,他们使用相似的手法,将女性从业者清洗掉(比如此前的游戏和动漫行业),把女性沦为单纯的消费者和观赏品。这才是真正的权力角逐,而不是那些买买买的假货。
权力是需要经过残酷厮杀才能守住的果实,穿过迷雾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有勇气和能力捍卫它。女性作为一个群体,还根本没有形成对抗精神,于懵懵懂懂之中,溃不成军。最终只能用残羹剩饭果腹,靠自欺欺人止渴。
眼见又一次变革将至,对于此地的女性来说,是否又一轮历史的重蹈覆辙呢?我不知道。虽说女性的解放不可能一代完成,但我们从女性先辈那里继承了太多太多,那些靠着血泪汗水争取到的宝贵机会,我们真的到了可以安心享乐的时代了吗?
在这一次变革之后,我们又能为后来的女性,留下些什么呢?
姐妹们,不要在海市蜃楼中迷失,请踏上坚实的大地。
5.11 如何看待我的姐姐结局 2021-4-5
#性别暴力 #女性/亲权 #电影/我的姐姐
二等公民和一等公民之间,有亲情吗? ——人们期望女性自愿留下来,留在那个似是而非的家庭之中,留在那些似是而非的亲情之中。
昨天,无意之中看到了李银河老师,为电影《我的姐姐》写的一篇社会学分析,写得非常好,看得我感触良多,但有一个疑惑横亘在我的脑海中,不吐不快。
李银河老师将电影的戏剧冲突,以及人物的内心纠葛,归纳为现代个人本位和家庭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她在原文中是这样阐述的:
按照传统的家庭观念,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已经可以挣钱养家的成年姐姐当然应当担起抚养幼弟的责任,不可能也不应当有其他的想法和选择,因为家庭本位的价值观要求个人把家庭的价值和亲情摆在第一位,把个人的价值、个人的喜好和自我实现摆在第二位。在这种突发状态下,姐姐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牺牲个人的学业、事业,全心全意抚养弟弟长大成人。
现在之所以有了矛盾,是因为: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新的价值观排序和个人本位的思维逻辑,就使得姐姐的心理陷入激烈冲突。所谓个人本位价值观就是把个人的自我实现摆在第一位,把家庭价值和亲情摆在第二位。于是姐姐要不要为家庭责任牺牲个人价值就成了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是生还是死?是分还是合?是追求个人的人生价值,还是为了亲情牺牲个人?影片把人物置于伦理和情感的剧烈冲突的情境之中,引人深思。
这样的说法,实在不能完全认同,至少,有掩盖核心矛盾的嫌疑。甚至在该篇文章的后半截,这个逻辑不通的地方,已经自我暴露了。
当李银河老师写到:
影片揭示的另一个社会心理特别带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即人们内心深处的重男轻女。影片描绘了父母为了要个男孩逼迫姐姐假装残痪以获取生二胎指标,甚至暗示曾经想制造事故以获取生儿子的机会,父母还曾通过偷偷改填志愿毁掉女儿想当医生的梦想。这种重男轻女的做法不但令人发指,而且代代相传:姑妈也曾为了成全她弟弟(主人公的父亲)牺牲了自己的学业和事业,含辛茹苦,蹉跎于一个远远低于自己期望和才华的人生。
疑惑在我脑中产生,如果说,女儿不想照料幼弟的念头,是源于她的个人本位思想,是她试图将自我需求摆在家庭和亲情需求之前,那么为什么,这个家中的其他成员,没有这种“痛苦”呢?为什么追生儿子的父母没有这种痛苦呢?他们的个人需求(重男轻女,养好儿子)和“家庭”需求是一致的。
为什么儿子们没有这种痛苦呢?他的个人需求(专注自我实现)和“家庭”需求是一致的。为什么只有女儿,有这样的抉择矛盾和痛苦? 对于女性来说,“家庭”,到底是什么?亲情,到底存在过吗?
在我们的社会潜意识里,是有价值观优劣等级的。个人的,是低于家庭的,个人的,是应该服从于家庭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固守传统的人眼中,那些追求自我远离年迈父母的年轻人,那些不愿和家庭“分享”劳动所得的年轻人,甚至那些不想进入婚姻的年轻人,不想生育后代的年轻人,都被冠以自私、只顾自己、没有社会责任心等评语。
这一点,特别针对女性。
对于女性来说,将个人和家庭并列讨论,是不公平的,因为女性“背叛”的,根本不是亲情,也不是家庭,而是剥削。
如果说,生女孩是生男孩之前的试错成本;如果说,生女孩后的贺词,竟然是
运气好的人生孩子,头胎准是女儿。因为女孩子长大了,可以打杂,看护弟妹,在未嫁之前,她父母省下了一个女佣人的钱。——《围城》
那么请告诉我,女孩的出生和被抚养,是出自亲情,还是功利?女孩所居住的房檐,是家庭,还是奴隶棚屋?
既然李银河老师自己都写出:
男孩会影响到她在家中的地位。这种性别偏好在中国人社会心理中是深入骨髓的。时至今日,社会上还存在大量重男轻女的情况:家穷时供儿子上学不供女儿上学,让女儿打工挣钱帮儿子娶媳妇,好像女孩天然二等公民,为男孩做牺牲是天经地义的。
那么请问,二等公民为什么还要被不存在的亲情和家庭认同感绑架,不能把这些虚伪的束缚,统统扔到身后?如果你同意,女性“背叛”的不是亲情,不是家庭,而是剥削和奴役。那么反过来说,现在拥护家庭价值观的人,也不是源于亲情或者更有责任感,只是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不论这个维护者是父母,还是兄弟、丈夫,只要认同了在不公存在的情况下,女性仍然应该出于亲情回归家庭,那么你们维护的,就是剥削。
此时,家庭不是温情和安全所在,而是一个内含了剥削和压迫的黑箱。这个黑箱被人们涂抹金漆,变成不可置疑的圣物,连要想挣脱它,都成为了女人的罪过,岂有此理。此时,如果不彻底批判传统父权家庭,不坚定站在女性身后,鼓励她们的挣脱,还在用亲情粉饰罪恶,本身就是一种帮凶。
过去的千百年里,家庭对子代的剥削,可不仅限于女儿。孝字头上一把刀,封建父权家庭中的儿子们,在他们取代“父”成为家族主人之前,同样是深受压迫的奴隶。劳动所得不归自己所有、人生重大决定也不由自己做主,除此之外,还有永无止境的精神磋磨,打压羞辱。
当年的五四,时代变革来临之际,逆子们对家庭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对亲情,可以说背叛得无比决绝,并以此为傲,以此为进步,根本没有今日女儿们的犹豫和矛盾。最终,他们胜利了,男性作为儿子,在家庭中从未这般轻松。如今,这份轻松和自我,甚至在用女儿们被更深的剥削,去填补。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背叛,因为五四浪潮里,除了逆子,还有逆女。
在推翻数千年封建父权的巨变中,女性同样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那个时候的进步女性,是被鼓励和家庭决裂的,她们要以自由恋爱和反包办婚姻的姿态,坚定地站在她们的男性盟友身边。逆子和逆女们,组成了抗衡封建父权的新时代小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女性甚至要用自杀和殉情,去证明自己意志的坚定。她们甚至在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为女性提供足够生存的劳动岗位之时,毅然决绝地先行与家庭决裂,不惜在困顿中饥寒交迫。这就是鲁迅写下《伤逝》的时代背景。
女人已经做了她们能做到的一切,但是得到的,是背叛。不论是包办婚姻,还是自由婚姻,女性面对的困境并未改变,逃脱了父的威压,却仍然在夫的权力之中,女性在家庭中的母职和妻职剥削没有改变。
难道嫁给自己选择的男性,难道自由恋爱,就是女性解放的终点吗?这疑惑,甚至在五四当时就被提出来了。这疑惑,留存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之中,至今未解。这部现象级的电影,就是明证。
姐姐?弟弟对姐姐的视角,可能是家庭内唯一温柔的角度了,除此之外,都过于血腥无掩了。但姐姐不只是姐姐,姐姐也是女儿、子、母亲。
电影的核心,讨论的是女性和家庭的关系。家庭,对于女性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女性的自我,是否永远排在家庭之后?排在父母、丈夫、孩子,甚至弟弟之后。亲情,是否可以解释一切,就如同当年的爱情?所以,李银河老师的那句归纳:“由于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新的价值观排序和个人本位的思维逻辑”,是不确切的。
电影的内核,应该是“由于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女性新的价值观排序和女性个人本位的思维逻辑” 因为男性早就完成了弑父的过程。男性在争取自我解放的时候,是那样的决绝,甚至不惜动用暴力,但到了历史的今天,女性在科技的帮助下,终于靠一己之力走到了今天,在寻求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的今天,昔日的盟友犹豫了。
是啊,女性的解放,不仅仅意味着人类社会半基数的人口得到解放,它还意味着既得利益者的后退。姐姐寻求自我实现去了,弟弟怎么办?妻子寻求自我实现去了,丈夫怎么办?母亲寻求自我实现去了,孩子怎么办?这些问题,远远比子弑父要宏大更多,它动摇着父权社会最后的支柱。人们在犹豫,我可以理解。
作为一名导演来说,拍摄这个主题本身是积极的,正义的,但最后的结局,与其说是开放式的,不如说是这种犹豫的真切表现。在女性苦难和道义公平之前,人们知道正确的答案,知道女性解放的正义性,但他们还是选择了表达自己的真实期望。期望女性自愿留下来,留在那个似是而非的家庭之中,留在那些似是而非的亲情之中。
一声叹息。叹息之后,我也释然,女性的解放,只有靠我们自己。在无数次的变革之后,我们也经历了无数次的背叛,直到只剩下女性自己。
这样很好,这样,那最后的胜利必将是无瑕的,是彻底的,是完全属于女性自己的。男性也不需要在正义和利益之间左右为难,还要一边哭一边表达不忍,我们不需要这份孱弱的同情。不是战友,就请走开。
女性的道路已然清晰,我们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无可阻挡。你们就快要见到真正的女人了,高大的、自由的、舒展的、平等的,不论你们内心深处是想,还是不想,那都不重要。
我们,未来见。
5.12 “姐姐,以后我就没有家了。” 2021-4-6
#女性/亲权 #政治/父权制
说新时代的女孩子正在背叛亲情,实在是太残忍了。多少次,我听着女孩们讲诉她们的觉醒,都伴随着泣不成声的话语:“姐姐,以后我就没有家了。”
你们怎么忍心,你们怎么忍心……女性是如此渴望亲情,如此渴望被爱,以至于外人看来,父母的爱经常被当作诱饵,骗取女孩们无止境的牺牲和奉献。有时候,为了一点点虚假的肯定和拥抱,原本理智聪慧的女孩们,甚至不惜毁掉自己的人生和幸福。
是谁,让女性必须在亲情和毁灭之间做出抉择?是谁,让女性必须自我流放,无家可归……明明是你们夺走了她们的家人!打从出生开始,男权社会的价值观,就注定了她们是孤儿。
谁告诉你,从肚子里亲生的就是孩子,我倒是见过更多亲生的商品,亲生的奴隶! 不爱我的,不是家人;不能给我保护的,不是家。
一个孩子,要接受父母不是出于爱,才带她来到这个世界的,她几乎立刻就会产生自毁的倾向,而你们还在雪上加霜。当女儿们跨越千山万水,才有勇气直面现实,直面不被爱的人生,重新去寻找人生意义之时,你们怎么忍心再给予背叛的指责?那些好不容易被一片片补好的灵魂,顷刻间再次进裂…
我对女孩们有多心疼,我对这个父权社会就有多愤怒,这愤怒是动力,这愤怒是源泉,它推着我往前走,没有退缩的可能。
而我知道,有这样心境的人,不止我一个,姐妹们,请允许我再次以姐妹之名呼唤你们,我们并不绝望,哀伤也不是唯一的祭奠。让我们以那些灵魂的碎片起誓,让我们从姐妹变为战友,与陈旧的一切斗争到底。
父权世界里的孤女们,我们并不孤单,我们将汇聚成海洋,女性的海洋,真正的家园。
与你们同在。
5.13 反驳“男性更难脱离父母的精神控制”2021-4-11
#女性/亲权
我看到首页,有博主在试图论证,男性更难脱离父母的精神控制,因为父母和儿子组成了利益共同体,所以捆绑的必然更加紧密。
嗯…先不提她的那些后续理由,我想先分享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一个乡镇出身的女孩,当年她的父亲是入赘到她妈妈家的,所以,她随妈妈姓,而和她相差十来岁的妹妹,随他爸爸姓。她的父亲之所以会选择入赘,理由很简单,家里太穷。她的爷爷家生了 3 个儿子,她爸爸是最小的那个。她爷爷家本身就穷得叮当响,3 个儿子几乎自生自灭,特别是她爸爸,从小就是在毒打和挨饿中度过的。(此地自然重男轻女,但在父权家庭中,无力抚养的儿子,一样活在地狱之中。孩子既然是工具,那么多余的儿子,是废品)
逼不得已,她爸爸十几岁就辍学了,到镇上跟人做学徒,混口饭吃,用我朋友的话来说,那真的是衣衫褴褛,乞丐不如,有家不敢回,流浪狗一般的存在。结果,她妈妈家里就是看中这年轻人等于个孤儿,人又低眉顺眼唯唯诺诺,似乎能做个没二心的上门女婿。(这真的是白眼狼的经典形象)后来也很绝,我朋友的妈妈结婚之后,很快就生了她。只因为她随母亲姓,她爸爸一直对她不亲近,也几乎不出任何抚养费用,我朋友是跟着自己的外公外婆长大的。
再后来,她外公去世,那个一直被外公压制的上门女婿,忽然就抖了起来,不仅半强迫的让她妈妈,追生了一个随他姓的孩子,还开始对已经工作的我的朋友百般刁难起来。时不时就要在家庭聚会或者电话中,向她展示一下父亲的权威,让她有个当小辈的样子。
故事讲到这里,最经典的一幕上演了,他爹在前几年,竟然主动的高调的,带了礼物回到他自己的家里,向当年几乎是赶他出门的老爹磕头,表示尽管断绝关系已久,但自己永远是 X 家的儿子,以后也会给他爹尽孝养老。我朋友简直惊呆了,因为她爸爸早年对父亲的遗弃,可以说恨入骨髓,时不时都要哀叹一下自己的身世。现如今,在双方毫无瓜葛的几十年后,居然主动地放下仇恨,寻求和解,她爹可不是这样心中有大爱的人啊。
后来我们分析了一下,她爹的这个举动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爷爷家的财产分配和养老任务早已定数,就是她大伯得了一切,也和她爷爷住一起的,他爹不论如何表态,也不可能真要他赡养老人。二呢,就是这样的姿态,是做给她这个做女儿的看的—不论父母怎么对我,我都要给他们尽孝,你呢?一种逻辑,一种价值观,自己主动的进入,是为了使用它。
你看,根本无需父母的精神控制,男性甚至是自觉自愿的走进了那个框架之中(比如她爹的低头,就毫无外力强迫)当儿子,是为了当爹。
自然,也有很多男性,厌恶家庭权威对自己人生抉择的指导,对自己人生轨迹的控制,特别是年轻的男性。但当他们上了年纪之后,几乎都不由自主地和当年他们厌恶的价值观沉沦在了一起,鲜有逃脱。一个个叛逆的、鲜活的、不想控制他人也不想被他人控制的自由少年,纷纷变成了所谓油腻的中年。人们称这个过程为男人的成熟、世故、看清楚了世界,但在我看来,这是由于男性在家庭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自然产生的价值观趋同。
简单来说,既然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那自然也有多年的孙子熬成爹啊。男性随着年龄而呈现的这种“爷孙”二相性,是父权的又一精妙结构,或者说,是男性之间权力交接的妥帖安排。年轻的男性安分被压迫,是因为他们迟早有机会成为压迫者。哪怕男性在年轻的时候,因不能理解父权的规则而抗拒,没关系,只需要他们进入到这一结构中,他们就会受到父权的感召和诱惑。而这一诱惑,就是家庭中对子代、对女性绝对的权力,就是不论我如何对你,你都要服从于我,尽孝于我。
鲜有男性能抵御这种利益诱惑,他们甚至只需要走进婚姻,早已写好的社会编码就会自动运行,父权的毒药慢慢发作,当你回过神来,已经是构成它压迫结构的一员了。这也是我无意和男性对话的理由,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呼唤男性身上。
这既不是仇视男性,也不是忽略男性,而是我不相信男性,或者说,不相信人性。我不想在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之后,男性对我说:“你说得都对,但这关乎我的利益,所以对不起。”我也不想在此时此刻,向女性展示男性身上“可以爱”的部分,因为既然结构还在那里,这部分“可爱”的男性,随时随地可能从被压迫者变化为压迫者,他们永远不是可靠的。
整体来说,男性既是压迫者,也是被压迫者,二相性永远在他们身上。所以,我选择了面向女性,只为女性。我相信,只有被压迫者的觉醒,才能彻底终结一切。
综上,现在还远远不是同情男性被压迫,或者论证部分男性“可爱”的时候,等到女人真正站起来的那天,我们会确保他们“可爱”的,他们只能“可爱”。
5.14 指环王重映:电影指环王的女性主义解析 2021-4-23
#电影/指环王 #社会学/女性主义 #文类/影评
借着【指环王重映】 ,想和大家聊一聊这部电影。
《指环王》中,有一条很重要的支线,处理得非常隐秘,那就是骠骑国洛汗,王女伊欧玟的剧情。在托尔金的小说和电影里,整个魔戒三部曲想要表达的东西,都藏在这一支线中。
伊欧玟是洛汗国王希优顿的外甥女,将军伊欧墨的妹妹。电影中,伊欧玟在第二部《双塔奇兵》里才首度登场。相较于指环王中的其他女性角色,伊欧玟毫不起眼,既不绝美也不强大,初亮相时甚至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伊欧玟似乎只是王座边,一个充当年迈国王慰藉的,柔弱的女儿角色。但随着故事的层层展开,伊欧玟的坚毅和决心、对弱者的理解和襄助,得到充分体现。最终,她以凡人女子之躯,成为了杀死戒灵安格玛巫王的关键人物。
伊欧玟的故事线里,充满了托尔金对女性这个群体的深刻同情和巨大期望,甚至可以这么说,作者相信只有觉醒的女性和站起来了的边缘群体,才能终结人类无望的征战和轮回,而不是那些英雄的男性角色。
在电影中,伊欧玟的出场和台词不算多,主要有 3 场重头戏,但这 3 场都有很深的隐喻和所指。
5.14.1 第一场
第一场是在《双塔奇兵》中,伊欧玟初遇阿拉贡,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
“这个国家的女人很早就知道,没拿剑的人一样会死于剑下。我不怕死亡也不怕疼痛。
那你怕什么?一个牢笼。
(我)直到老死才能接受这个命运,(女人)没有证明勇气的机会,也没有可供回忆的征途。”
没有比这更精炼的语言,去讲述女性之痛了。它首先表达的,是战争从未让女性走开,“不拿剑的人一样会死于剑下”,当黑暗笼罩之时,没有资格上战场的人,真的获得了保护吗?不论是胜方还是败方,在相互的厮杀中,在地域的争夺中,在提取每一滴资源投入战争机器中,后方那些无剑之人,他们头顶上的死亡阴云更加严密,无声无息、无处可逃、无力反抗、没有荣誉。
对于女性来说,不拿剑,不允许拿剑,可能并不意味着优待和保护,而是意味着没有资格。没有资格自己保护自己,没有资格亲手保护所爱之人和所爱之地,没有资格参与自己族群的伟大征途,没有资格决策自己族群的兴衰胜败。最终,没有资格角逐权力的分配、参与规则的制定。
从一开始,女性就是被缴械之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属,是被分配的资源,她们是胜者的战利品,是败者的放弃物。在战争中,女性唯一被允许的积极行动,是无条件的支持各自阵营的男性,守好后方并尽可能多的提供资源和人口。之后,就只有等待。或等到一个胜利的消息,然后用羡慕和爱戴的目光,去注视庆功盛宴上意气风发的男人;或等到一个绝望的结局,然后看着自己珍视的一切,士崩瓦解。
可女人连不甘的权力都没有,连尽力后无憾的释然都不配,因为她们是注定怯懦的“被保护者”,是站在失败的男人背后的黯淡背景。女人的悲剧也许能作为激发战败者勇气的理由,但她们的悲剧对于自己而言,并不能获得拿起剑的许可。
你看,在人类历史上,战败方的女人甚至被允许杀死自己,却不被期待她们杀死敌人,这真是莫大的嘲讽。这就是女人一生,无论她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都生活在一个无望四笼之中,对于她们中的觉醒者而言,“到老死才甘心接受这个命运”。
王女伊欧玟,就是其中一员。无人对她有所期望,她却坚持磨炼着战斗的技艺,只为一场也许永远不会来到的试炼。无怪乎,她会对同样不许上战场的梅里,如此理解和襄助。
5.14.2 第二场
这就带来了第二场戏剧,在电影第三部《王者归来》中,洛汗援护刚铎的出征前夜,借由伊欧玟哥哥之口,说出的经典台词:“战争是男人的天职,伊欧玟。”
这是从自己的群体内部发出的拒绝,对女性、对一切边缘弱者角色的拒绝(比如霍比特人并不是女性,但只要被判定无权上战场,他就不是男人)在这个特定语境中,男人(Men)是一个带有隐喻的所指,拥有暴力的资格和暴力的能力之人,方为男性。所以,女性和不好战的男性形象,被排除在外,两者被认为是对胜利无用的、无意义的存在。
托尔金对“胜利让他用近乎嘲讽的情节安排,展开后续的故事。注意,这里的“War is the province of Men”, 对应着伊欧玟支线最后的高潮。
5.14.3 第三场
NO man can kill me. I am no man.
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可以记录以来,man 这个词的使用,通常代表了全体人类。汉字中,她”字的出现,至少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历史其实是男人的历史。作为语言学家的托尔金,在这里玩了一个一语双关的游戏,他对于父权文明,目中无人的行为,极尽嘲讽。男人的痛苦即是全体人类的痛苦,男人的思维鬼打墙,即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鬼打墙,可笑。他们从来未曾将寻求答案的目光,投向那些边缘的角投向非人(男人)的存在。
凯勒布兰特平原之上次的恢宏一幕了。冷兵器时代的骑兵冲锋,也许最能体现人们战胜恐惧后,英勇无畏的男子气概。但那气概是无用的,对于真正的敌人而言。在这场战役中,恰恰是根本不应该出现在战场上的伊欧玟和梅里,联手杀死了戒灵安格玛巫王,而不是任何一个远比他们强大百倍的男人。
当她挥剑刺向巫王之前,两句对白一说出来,我简直想站起来热烈鼓掌。
有什么东西是男人无法杀死的?——男人自己。
是附着在男人身上的父权,永远无法用暴力和杀戮彻底消灭,因为那如同抱薪救火。暴力不害怕你用暴力去对待它,托尔金歌颂英勇无畏的冲锋,歌颂视死如归的战士,歌颂正义的以暴制暴,但他对于战争的结果,心存怀疑。正义也许只存在一瞬间。
亲身经历过一战绞肉机的托尔金,眼看一个个年轻的好友死于战争,他对于战争过程的残酷,战争结局的无意义,有着最深刻的体会。
我不知道老爷子究竟看过了多少故事,又见过了多少人物,才将千言万语,汇成这么朴实无华的四个字:男人,不行。
从先决条件中,智者就将男性进行了彻底的否决。这不是厌男,而是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如果男性的定义,指向了暴力的资格和暴力的能力,那你如何用暴力去彻底消灭暴力? 暴力可以阻止暴力,但那之后呢?你用什么逻辑去运行,你用什么逻辑去统治?暴力无法杀死暴力,男性无法杀死父权。
我知道,有人一听到我说父权制,便转过头去,觉得这是在臆断作者的初衷,但所谓的父权制,并不是反对男性或者攻击男性。父权制,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认同的价值观,一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绳,它可能同时存在于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中。当你认同了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之时,你歌颂暴力并渴望强力之时,当你拒绝所谓的弱势群体走到台前分享权力之时,你就已经和试图用暴力统治的人,信奉同一套逻辑体系了。你们虽然在结构的位置上有所不同,却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你可以战胜一个有实体的敌人,但你永远无法改变压迫的结构。如果世界运行的逻辑不变,当你战胜残暴敌人之时,便是你们转换之日。
我知道,很多人会看着战士英勇的沸腾,为恶魔即将的毁灭欢欣鼓舞,但父权制的幽灵,根本不害怕这种“物理攻击”。你们以为面对英勇的战土,真正的敌人会害怕得瑟瑟发抖吗?不,它兴奋得瑟瑟发抖。那意味着新的杀戮,新的仇恨,新的血液,新的勇士。
当你以为历经千辛万苦,人类终于彻底杀死了邪恶,在英雄的领导下,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此时,那幽灵早已经脱离死去的躯壳,附身在了英雄的身体之中。我们眼睁睁的看过多少次,年轻的反叛者,眼中的光芒从明亮转为阴暗,我们眼睁睁的看过多少次,英雄伟岸的身躯后,庇护者的纯白长出黑色的翅膀。人类的痛苦周而复始,仿佛无穷无尽。
“NO man can kill me.”
暴力是那样的诱人,而唯一的权力,更是蛊惑人心,就如同魔戒的寓意。还有什么,比敌人的肉体泯灭,更加简单的事呢?还有什么,比用杀戮解决争端,更加快捷的方法呢?但暴力的竞赛是没有止境的,而在追逐暴力的过程中,人们极易就忘记了来处和初衷。
回到指环王电影中讨论的话,如果阿拉贡在平原之战中,为了增加胜利的机会,违背誓言留下了幽灵军团,他是否就将是下一个索伦呢?这就是暴力的逻辑,认同这一逻辑的人,不论是否拥有智慧和坚毅,最终都会走到残酷和集权那一步去的。
热爱生活的人们,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彻底消除压迫的幽灵,还是将仇恨寄托于一个坐上了宝座的残酷统治者?如果我们看到了前者,那么出路又是什么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托尔金用 820 万字的魔戒三部曲,讲述他眼中的出路。为什么设定只有女人可以杀死戒灵?为什么最强悍的勇者,要去守卫几个看上去最孱弱的半身人,甚至不惜牺牲性命?为什么战士们不计代价地拖延时间,只为了给弱者喘息的空间,等待一个渺茫的希望?用刀剑作为武器,用身躯作为城墙,勇士们还要忍住欲望背对权力,等待。等待那些所谓的弱者,自己成长起来踏上征途,最终,牢牢握住属于自己的权柄。
只有把权力还给每一个人,让他们有权并有力为自己而战,那些无尽的循环才能走到真正的终结。勇士们,你们愿意吗?你们愿意为自己看不起的群体付出生命吗?愿意相信那解开亘古难题的钥匙,并不在高处,而在你脚下?
另一方面,作为被父权压迫的一切群体,我们不能再懦弱下去了,等待我们觉醒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在付出鲜血和灵魂的代价。邪恶笼罩在人们的头顶,随时准备反攻,卷走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我们怎么再忍心继续沉睡,看着那些原本的光明之子,无可奈何地一次次陷入黑暗。他们需要我们的觉醒,那觉醒不仅仅解救我们自己,同样是解救他们。
站起来,拿起剑,和他们并肩。
一直以来,伊欧玟都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魔戒角色,人类之女,胜利之女。电影是那样的完满,但我们心知,这完满是艺术的升华,是作者的美好祝愿,想要把这完满带进现实,带回人类文明之中,我们还需要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My Lady,我的王女,请允许我坐在您的鞍前,朝着那光明冲锋,让我们去证明自己的勇气,让我们去创造属于我们的征途。
5.15 妈妈带低龄男孩进入女厕所 2021-5-2
#女性/内部纷争 #女性/生育 #政治/威权暴力
可能是因为旅游假期吧,看到首页在讨论,妈妈带低龄男孩子进入女厕所,是不是一种冒犯,应不应该被严格禁止。
我觉得,别的不说,这些反对的声音,就应该闹到公众面前,因为只有反对的声音足够大,未来才有可能在公共场所,修建出更大的女厕所,更多的亲子厕所,或者更多的无性别厕所。
旅游季,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接受人流量的考验,其实可以看做一种社会实验。如果一个社会有了麻烦和匮乏,人们会怎么做?如果这个社会,只用侵占女性的利益,去解决问题,那么女性是个什么地位就再清楚不过了。
都不提男性应该分担育儿责任了,哪怕你正视现今社会就是母亲带孩子更多,那么女性分配到更多的空间和资源,不是理所应当的吗?连女厕所修大点都不愿意,连专用设施都懒得建设,把妇女和儿童往更拥挤的空间里塞,然后让弱势者焦虑互斗,这种漠视和抠门,还谈什么生育率?此地妇女儿童到底有没有获得重视,你们自己心知肚明。
有男孩的妈妈们,虽然现在是未育的女性,在抗议带低龄男孩子进入女厕所的现象,但请你们不要直接就升起敌意。请想一下,如果你们选择向上呼吁,要求增加女厕所的空间,要求增加亲子厕所的数量,而不是这样把压力往下,未育女性又怎么会如此反感呢?
不要将就,我们就是要理直气壮,争取每个女性都满意的结果,妈妈们的需求,未育的女性的需求,统统都要。
我们的诉求明明有重合,明明可以形成合力,如果还是不被重视,特殊时期就“占领男厕所”嘛,如果只有按闹分配,如果只有男性的空间也被侵占,他们才会动一动屁股,那还等什么呢?道德绑架用起来呀,母性攻击对准男人呀…
群体里,权益不是凭空而降,也不是一再扮可怜就被施舍的,我已经看够了弱势群体之间,为了一点点的资源相互推搡了。管他是单女还是婚女,还是带孩子的母亲,我们都要上厕所呀,凭什么没完没了的女厕所排长队没人重视,还把照顾孩子的任务也塞女人这儿来。
如果说不让女人上桌,女人就得掀桌子谁也别吃,那么上厕所也一样,如果不让女人上好厕所,那就谁都别想舒舒服服上厕所。惯的他们…
总之,厕所公平也是公平,想提升女性地位,先从厕所公平开始吧。
5.16 关于网络暴力 2021-5-7
#性别暴力/语言暴力 #政治/威权暴力
延伸到网络暴力,关于它,想说点个人的观察。
我不知道一些姐妹的成长环境如何,但她们对暴力、对自己面对的群体,明显没有足够的认知。如果不幸到了风口浪尖,反复的辩解并不能减少你受到的攻击,因为他们并不是出于误解聚集,他们为了“快乐”聚集。很多突发事件,仅仅是释放恶意的发令枪,当事双方并没有什么独特。
仇女当然是他们最喜爱的集结号之一,但他们并不真的拥护谁,也不真的认同哪一位。他们寻找一切间隙和机会,一切法律的灰色地带,只为了释放自己的恶意。(说起来,我也很佩服某些公众人物,好不容易打拼到了前台,居然敢于去吹这集结号,你们甚至不知道召唤来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将被什么吞噬。)
当暴力一旦成势,组成杀人团的个体,他们享受的是掌握权力的快感,什么权力呢?让人痛苦的权力。如果能最后能促成死亡,那更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快感。(此前的曝光 PUA 报道中,某些极端恶劣的男性,就是用女性猎物的自杀,去做证明自己的勋章,是一样的心理成因。)
越是卑微的人,越是需要用伤害去证明自己的力量,一个人不行,那就一群。人,并没有超脱动物性太多。在人性中,不仅仅有善,还有赤裸裸的恶。
有些人,或者说有些人的某些阶段,需要用别人的痛苦和死亡,去做自己的精神食粮。所以,公众平台是个双刃剑,在我看来,敢于在公众平台请求帮助的人,都是高风险的。这相当于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和伤口。
旷野里,一只受了伤的兽,它的惨叫召唤来的,可不仅仅是同情和帮助,还有跃跃欲试的恶意,对死亡两眼放光的期待。(此前,听说有些人潜伏在微博的抑郁症超话里,用谩骂和私信,鼓动严重抑郁患者自杀,这就是一种杀戮的“练手”。所以,我真的不建议类似的朋友,接触网络平台太深,至少,不能把这里想象成只有和谐的净土。)
这些行为,在动物群体里是常见的,体弱的幼崽,得到的不一定是相助,更可能是同类的驱逐和撕咬。人类并没有彻底摆脱兽性,越是社会浮躁和匮乏之际,这种群体内的恶意就越浓重,想要撕碎和杀戮的潜在欲望,促使他们愿意损人不利己。
或者说,杀戮本身就是一种欲望被满足的利己。当人性后退,兽性胜利的群体中,你用文明做羞辱是没有用处的。简单来说,你骂他们残忍、卑鄙,他们觉得是一种称赞,是对他们力量的认可。你展示他们造成的严重后果,期望他们羞愧后悔,可他们只会洋洋得意。因为在这样的群体中,认可的就是残酷和暴力,你用感情去呼唤他们,他们只会觉得恶心和软弱。深陷杀人意识团的个体,甚至不允许自己有心爱的东西,那只会徒增弱点。一旦自己成为了群体内的“弱者”,他们知道自己将面对什么。
这个有着共同价值观的无意识集团,本身就是通过恐惧和权力,去掌控它内部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半兽状态。不论你们接不接受,这也是人类,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女性群体,对于这种恶意和暴力规则,大多是陌生的,因为她们不仅共情力更强,还被后天阄割了攻击性。而男性,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这种邪恶,至少,他们知道自己的群体中潜藏着什么。对于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组成这种杀人团,人们通常是非常包容的,甚至觉得这是男孩成长的必经之路。 他们不论做了多少可怕的事情,不论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人们都把这些当成是男性的天性,是不成熟的男孩在试探自己的力量,是可爱的小海盗团,在热热闹闹地招摇过市。
这就是你们心爱的“阳光少年”的另一面,半兽的真相。
社会的整个潜意识,媚男媚到眼瞎耳聋,对于这种无意识杀人团的破坏性,轻描淡写。其实,身处其中的每个人,心知肚明这就是邪恶,因为他们对自己造成的后果百般狡辩:没有我一个,也会有其他人;我就说了一句,害死她的不是我;她的死和我们没关系,她本来就病了;我们的口嗨就能加速她死亡的进程?你看她不是没事吗,就是装的…
在我看来,这是污秽又懦弱的东西,甚至在享受完了杀戮的快感之后,他们还能像抖一抖尘土般,随时重新回到人类的文明世界,人模人样的讨论起人性和哲学来,他们还像感念青春一般,回忆曾经年少轻狂。仿佛他人的痛苦和死亡,不过是可以一笑而过的荒唐往事,令人恶心。
但半兽,永远都是半兽,曾以杀戮为乐的东西,踏入过那个领域的东西,没那么容易洗清血迹。关于网络暴力,这种新兴的暴力模式,已经有很多文学理论,和影视作品在深入探讨,关于它的运行、关于它的群体性、关于它的残酷,可能并不亚于其他的任何一种暴力形式。所以,在讨论如何消灭网络暴力之前,至少希望姐妹们,知道这片阴云里到底有什么,不要有太多的幻想,也不要低估了它们的无耻。
请看清楚,我们是在和什么东西抗争,是在和什么生物对阵,然后才谈得上如何战胜它们。只有菩提经,没有降魔杵,可没法度人自救。
5.17 晋江女作者和女性视角 2021-5-19
#性别暴力/语言暴力 #女性/性暴力/嫖娼
前段时间,有位晋江女作者,在她的小说里,为一个较为重要的男性角色(和女主角成亲了)安排了曾经嫖过军妓的人物背景,引发轩然大波。
作者的写作意识里,到底有没有厌女?嫖妓,特别是军妓,到底是不是可以挽回的污点?嫖妓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读者们应该如何去看待虚构小说中的这一情节?这些争论,在各方人马各持观点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形成交流。最后,也不过是又一次留下了,极端女权粗暴干涉创作者写作自由的舆论罢了。
我当时也有很多话想说,最后却都咽了回去。有一些难受的情绪充斥在我的脑子里,关于女性书写,想要触及这个领域,甚至比此前的审美和凝视话题,更加复杂。所以,我选择了时隔多日再和大家聊聊,就是想尽量不去评判单一事件或单个人的是非对错。
这次的晋江女写手创作嫖客男事件,在后续舆论中,我对一位网友的一段话特别有印象,因为她写得挺美也挺全面,大家容我赘述一下:
“这事分开说吧,那种普遍意义上的嫖客,压榨女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是挺膈应人的。看到了点叉关掉就好,拖黑作者也可。但就人物而言,有几种例外吧。 第一古龙式浪子。他们其实把自己和妓看做同样卑微的对象,底层人士抱团取暖罢了。 第二受过伤害,醇酒美人自伤自毀,纵情声色其实是自我放逐的表现(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布莱德皮特的燃情岁月)。 第三是君主猜忌,醇酒美人自污(信陵君)。 第四是浪子回头,早年携妓出游,后来拔剑报国之类。这类人物命运是有文学上的美感和张力的,会产生变量因而拥有更完整的人物弧光。 总之,且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看完这段话,我此前积累的情绪压都压不住。我知道写这段话的人是一名女性,创作出争议小说的也是一名女作者,她们写得越好,总结古往今来狎妓男性的种种心态,越是全面、优美,我就越是郁结。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你们都这么了解男人,都这么了解并试图去展示男人的心路历程呢?那重要吗?那真实吗?
看一看吧,长久以来,甚至自有文字以来,我们的诗歌、小说、史料中,何曾有过真正的女人。男人拿走了女人的一切,包括悲剧,女性的悲剧也变成了男性的自喻。
我们都知道,曾经的春怨诗,大多是男人写的,怨妇是不得志的男人在借女人抒情。那些描绘青楼和狎妓的诗词,也是男人写的,名妓也好,教坊女也罢,写的是被贬斥的男人,零落调残的自伤。大家闺秀是男人,倾国美人是男人,红颜祸水是男人,娥眉相妒还是男人。没有女人,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女人。男人用男人的眼睛去看女人的人生,男人用男人的思考去估摸女人的心理,然后,男人再用男人的手,把假想女人写出来,把玩、品鉴、自拟。
就算对女性有过一丝丝同情,那也是在男人代入自身之后,产生的一瞬间同类之情。但是,那有可能是真实的吗?不说其他的,看看新中国改造妓女留下的资料。
《1950 年北京市处理妓女工作总结》中:经过血液、细菌等一系列检查后发现,在全体 1303 名学员中,患有性病的占了 96.6%,没病的只有 44 个人。在上海,被检查的妓女中也发现 94%患有梅毒、淋病等性病,还有不少人有肺结核、心脏病。
直到民国,以当时的医疗技术,大部分的底层妓女,还是活不过 30 岁,再往前推想一下古代的真实情境呢。
当男人写“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时候,男人所想的,是在春光明媚中,奔向欢乐愉快之所,他可能觉得楼中美人们,也在共享这春光,盼望着他的到来。
但事实是什么呢?是妓女们用香粉绸缎,盖住疾病和殴打下的身体,还要面露笑容凭楼揽客,这些女人们心里想的,不过是多揽几个客人少挨一顿毒打。
文人骚客眼中烟花扬州,那十里,是待售牲畜的十里橱窗。男人写“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的时候,得意于自己在哪一行女人中的受欢迎,以为哀伤的女人怨其薄幸,是因为自己有天大的魅力让无情的婊子也留恋。
但事实是什么呢?是妓女们惊慌失措,担心多金的雅客久久不至,老鸨很快要把她们扔给下三滥客人,自己本来就注定不长久的生命,将更快速的迎来终结。那些想象中幽怨的眼泪,是瑟瑟发抖的女人,在为自己的将死而哭泣。
当男人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时候,琵琶女想的是,谁敢和你天涯沦落人,你再被贬斥也有口饭吃,有地方可去,买了我的商贾再不回来,明年今日,我就是黄泉路上人了。
相关阅读: [[川A1234567文章汇总#5.19 以她之眼:从琵琶女视角重读《琵琶行》2021-5-21|以她之眼:从琵琶女视角重读《琵琶行》]]
在死亡的阴影下,妓女们不是拿零星的幸存者自我安慰,幻想自己还有可能善终,就是麻木地活一天是一天,待到年老色衰、疾病缠身,得一张草席已是幸运。你说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女人,她们心里会想些什么,能想些什么呢?只可能一个念头——别得病、别怀孕、活下去。
你说古往今来的嫖客们,是真看不出这些行当里的女人,假笑的脸上是心不在焉、口是心非吗?他们看得出来,但他们是怎么写的呢?
袁枚在《济公传-第二十五回》中,有一首出名的诗:
烟花妓女俏梳妆,洞房夜夜换新郎。一双玉腕千人枕,半点朱唇万客尝。装就几般娇着态,做成一片假心肠。迎新送日知多少,故落娇着泪两行。
嫖客们痛恨的,是妓女的感情居然是假的,是骗我的,居然只是想要我的钱?不然呢?!你们想要这些短命的、可怜的、被侮辱、被践踏的女人怎么样呢?真心诚意爱上你们这些禽兽吗?这就是漫长的历史中,男人笔下的那一行女人了。
你们知道最恶心的是什么吗?是他们隐约看到了这些女人的命运(说真的,这哪里可能隐约,每几年就换一批新人,他们能不知道旧人们去了哪儿吗?)
最恶心的是,他们对女人的真实悲剧视而不见,还要用这些悲剧里可以把玩的那部分,入诗入词,自比自喻,借想象中女人的凄艳怨恨,抒发一番自我的惆怅不足。
至于那些扫兴的衰老和死亡呢,别让我正视!我高贵的灵魂,怎么可能投射到那些满身毒疮,呻吟将死的躯体里呢?我只需要看着那些年轻的妓子,哀叹一番“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就行,至于她们真实的命运,多想一步都倒我的胃口。
这就是嫖客的心态,那些你们万分理解的浪荡诗人、艺术家、底层士人、不得志的自伤者、原先随波逐流,最终幡然醒悟的回头浪子,我不管他们的人性有过怎样的百转千回的变化,他们对女性的态度,自始至终是没有变化过的。因为,如果男人从内心深处,真的明白了嫖娼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曾经对那些女人做了什么,他们应该在第一时间自厌!他们应该自厌到想要自杀!
我居然能对那样残缺悲惨的躯体产生性欲?我居然被肤浅的伪装欺骗,没有看到华服包裏下死亡?但是,男人真有可能是被表象欺骗,相信妓女是高高兴兴“从业”的吗?没有可能的,男人这么写,不过是因为他们无法面对事实罢了。面对什么事实呢?面对他是一个畜生的事实,面对他明知道自己就是悲剧的源头,还要一边流泪一边屠戮。男人的性欲产生了罪恶的市场,产生了那一具具尸体,他们不想面对亲手打造的人间地狱,便把一切推到女人的身上。
你看,对待失语者,就是这么方便,当女性的身体、女性的需要、女性的自愿、女性的情绪,全部都由男人书写时,就有了这样的局面。
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根本没有女人,在历史的舞台上,只有男人和假女人。这些假女人,要不根本就是男人“扮演”的(怨妇/妓女),要不就是女人在模仿着被男人编造出来的人偶。这太可笑,也太让我痛苦了。男人自欺欺人地写,女人就毫无防备的信。
至今,大多数女人仍然在顺着男人的目光去打量女人,去推测女人。这是为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你也是一个女人啊,如果你把自己设身处地放在那样绝望的命运中,难道一点也看不到真实吗?你属于女人的眼睛,难道瞎了吗?我不知道如何描述我此刻的心情,这哪里是能不能洗白嫖客的问题,只要共情了那些女性的人生一秒钟,我就想要冲向厕所呕吐。
那些绝望,那些病痛、那些恐惧、那些见惯的呻吟、那些不知道下一刻是不是就是死期,那些有今日无明天,那些渴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却发现男人要的不过是你的笑你的情,根本没打算救你于水火,一些妓女心灰意冷后在老鸨和皮条客的盘剥下拼命攒钱,自欺欺人有一天能逃出生天,最后却在某一天,在身体的一阵疼痛中,明白自己将和无数的同命人一样,数着天数走向死亡。有人能在死亡的倒计时中,高高兴兴地共赴情爱吗…
女性写作是如此的重要,它将揭露两性关系中的一切谎言,补完原先男性靠想象编造的女性视角。它会告诉你女人究竟是如何想、如何做,那些被美化和神话的浪漫和性,在女性之口的控诉下,分崩离析。
所以,男权社会,对真实的女性写作,一直是尽量压抑的,以女流作家和女作家之名,将女性的文字划为旁支末流,不肯加以正视。这也是虚伪的男性,根本不是被假象欺骗的明证,如果他们真的想要了解神秘的女人,想要去解析变幻莫测的女性行为,又怎么会在女性开口之际,直接割断了她们的声音。只有让女性的形象,在朦朦胧胧中,维持千百年来的原状,两性方能戴着假面,继续表演那场你情我愿的戏剧。
如果那苦难的地母,一旦在女人的搀扶下,将她真实的面孔显露,没有人能接受得了事实,男人一直搂着腐败的女体共舞,她早已断手断脚、满身血污、口不能言,手不能书。
女作家们,你们的写作非常重要,但我们真的不缺男性的视角和男性笔下的假人了,求求你们,张开属于女性的眼睛吧,除了我们,无人能写出真实的女人。
嫖娼的历史能不能写,当然能写,恋童的历史能不能写,当然能写,但重点是怎么写,用谁的手去写。我渴望你们写,却又害怕你们写……我渴望你们写出真相,却又害怕那又是一具人偶。
但我还是唯有等待,等待女性主体的浮现。等待女人的眼睛真正张开,等待女人的嘴巴真正说话,拜托了,稍微快一点吧,我们已经等待了太久太久。
5.18 晋江事件后续舆论 2021-5-20
#性别暴力/语言暴力
唉……没想到有这样的后续,只能再写点我的剖白吧。
首先,我不太明白我的这篇文字,怎么就是在阻碍女性投身写作了。正相反,我已经很长时间,只看女作者的文字了。倒不是说男作者写的东西里,没有一点可取的地方,也不是说女作者就一定有站女性本位,而是我坚定地相信,真正的女性视角,只可能出现在女作者的笔下,我在筛选这些珍贵的信息。
而且,我在原文里也写得很清楚了,女性的笔非常重要、至关重要,我渴望更多的女性写出更多的故事,让女性的意识彻底复苏,补充男性用谎言占据的领域。
男权社会,对女作者的贬损和排斥,是非常明显的,他们划出一个名叫“女流之辈”的水池,让女性自己在里面翻腾,不肯让女作者和男作者同台竞技,不肯正视女性写作的严肃意义,让我非常不爽。
这样,怎么能说我是“厌女”,是抑制了女作者的积极性呢?只是有不同声音,就被抑制了写作,容我问一句,你们写作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你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字引发了争议呢?比如我的那篇文字扔出去,我就期望全部认同和好评吗?没可能的,还不是躺平任由大家解读。
如果用你们的逻辑说,因为她是女性,所以一点都不能否定,不然就是厌女,那我也是女性,也请你们不要来否定我呀。如果“别来管女人”是一种原则的话,那也别来管我呀….(虽然不知道我在自己的微博讲自己的观点,怎么就成“管”了)女爹复女爹,女爹何其多。哪儿那么多女爹,不是所有质疑都是女爹呀。
至于规训,这更是从何说起。不论我的观点你是认同还是不认同,我怎么可能限制得了谁的自由呢?还有让我哭笑不得的,说我正在网暴他人,说我的打码和评论区声明,是出于虚伪。不是?指名也不行,不指名也不行,打码不行,不打码也不行,那别人要如何讨论事件呢?托梦吗?
“大家好,希望你们都知道,某日某人说了某句话,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这句话吧……”
还有其他的泛泛言论,又扯什么洁不洁,主人公是不是必须伟光正。说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写作的圈子将越来越窄。我那篇文字是这个意思吗?
我还专门提到,嫖娼可以写,恋童也可以写,杀人当然更能写,这都是真实发生过的罪恶,怎么就不能写了?不仅要写,还要大书特书。重点是,你如何看,如何写。 你如何看待这些犯下罪行的人,对做出这些罪行的人,作者希望他获得怎样的结局…这才是重点,这也是为什么说女性本位,是女性写作的基本,有了它,你会发现你的写作是绝对自由的,因为不论你怎么写,都是一名女人,在用她的眼睛,她的手,去写作。
这才是我废话那么多,唯一想要表达的意思。至于某些人,你们怎么看我和我的表达,那是你们的自由,我又能做什么呢,还不是看到实在不合眼缘的,拉黑了事。
批评是我的权力,批评我也是你的权力,希望你我都坚持使用我们的权力。拉黑也是我们的权力,希望我们都能少用这种权力。
5.19 ⭐️以她之眼:从琵琶女视角重读《琵琶行》2021-5-21
#文类/书评 #女性/历史上的女性 #性别暴力/语言暴力
昨天,我翻看了大部分的评论,都挺有趣的,特别是其中一条,虽然她可能本意是嘲讽吧,但我还真看得嘴角上扬。
她是评价我揣摩妓女心理活动的写法,原话是这样的(吸取之前的经验,我就不再截图了)。她说:“原 PO 想象力蛮丰富的,好像那种会对社会新闻写‘ta 死之前该有多绝望啊!’的营销号。”
嘿,这倒是真的,我一直有靠想象力帮助我解析文字的,我还可以更有想象力呢。
如果此前引起争议的那篇文章,分析的文本过于小众了,很多人(包括我),都未能拜读全文,容易有失偏颇,也容易对作者本人产生压力。
那就换一个例子,用一首大家耳熟《琵琶行》来做解剖,看看我的想象力,能不能揭露男性书写中的谎言。看看女性视角,到底在做什么。
关于《琵琶行》的思考,自我有女性意识以来,它就像一个结,梗在我的脑子里。当我用女性的眼睛去重读这首韵律优美、情绪忧愤的诗词时,发现太多破绽和漏洞了。
第一,时间。
白居易在遇到琵琶女的时间,已经是一轮送别酒宴之后了“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月亮都已经很高了,他们一群人,是“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的。重开宴,这得到什么时候去了?
在一个深夜里,怎么会有一名嫁了人的女子,在江船中弹琵琶?这不合逻辑。就算浔阳(江西九江)是靠水吃饭,可能有住在船上渔民,就算商贾家也住在船上,琵琶女的家人呢?她的公婆呢?她的家人有可能让一个嫁了人的女子,在深夜里去为一群男人弹奏吗?且不说,唐代只有少量船户才会长年不下船,与行商的商贾身份不符,哪怕是白乐天这样的官员,可能也不敢强逼民女,为自己深夜表演奏乐吧。所以,结论很简单,琵琶女根本没有脱娼籍,她当时就是以船使的身份,深夜还在浔阳江上揽客卖艺,所以白居易才能这么自然地邀她上船。
这样推论,就引出了第二点破绽:“老大嫁作商人妇”。
白居易是很清楚的,琵琶女没有“嫁”人,唐代脱娼籍哪有那么容易。 琵琶女的真实身份,可能连妾室都不算,是商贾买来的一个玩物家奴。她估计连商贾的父母都没有见过,是没有过明路也没有获得家族保护的人。甚至,浔阳都不一定是商贾的家乡,而更有可能是他行商的中转地。
这么推论,琵琶女的真实背景就慢慢显露了。一个有钱的商贾心血来潮,路过长安时,买了一名门庭冷落、年龄较大的教坊女,然后带着她千里迢迢来到浔阳做生意。商人将她随意安置在一个船屋中“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此地的时候,便住上一段时间,一旦行商,便渺无音讯。
这就是所谓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第三个问题来了,如果琵琶女是被商贾包养的玩物身份也就罢了,至少头顶有片瓦,衣食有着落,比很多妓女都要幸运。但你要怎么解释,为什么琵琶女在深夜,还在江心揽客卖艺呢?她是喜欢把自己放置在这样危险的场景中吗?她是出于消遣,所以不顾礼教,半夜和白居易交流音乐吗?不是的,商人既然重利,又怎么可能给一个贱籍女子留多少钱呢?
真相是,琵琶女是出于生计,不得不重操旧业,为浔阳江上寻欢作乐的画船,弹奏琵琶为生。就和你在大排档吃饭,背个吉他过来卖唱的歌手似的,半是卖艺半是乞讨的生活。而且“浔阳地僻无音乐”,欣赏不来高雅乐曲,估计琵琶女的生意还不一定好,所以才有了深夜逗留,偶遇诗人。
你看,如果还原到这个程度,你们还会觉得诗人的自降身份,用琵琶女的遭遇自喻,是恰当的吗,是能体现诗人深刻同情的吗?那句经典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过于讽刺了吧,这样一个飘零无依的女子,唯一的依靠根本不重视她,就当她是一个消遣玩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转手卖掉,或者哪一天根本就不再回来了。
琵琶女在饥寒交迫中,数着今天就未必有明天的过日子。你这位江州司马,是怎么好意思自比下去?特别是,琵琶女在长长地陈述了自己的困境之后(诗人也一眼就看得出来她的处境),你居然就来一个“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你居然就只看到了别人的音乐才能被埋没,就像你的学识才能被朝廷埋没了一样???
再说人家拿你这诗来干嘛,和本书为 Xxx 而写有什么区别?对琵琶女来说,什么旷世名作,也抵不过活下去啊,你老人家还不如看在她那么卖力的份上,多给一些赏钱实在。也难怪琵琶女听完了乐天居士的一大段废话,要“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了,弹得那是更加伤心了。估计琵琶女当时都在想:完了,没指望了,看着这么有地位的人,又是一嘴上花花。
所以你看,男性究竟可以用春秋笔法,把一个故事美化成什么模样,可以让女性的遭遇,为自己的服务成什么样子?
如果这个故事如果由琵琶女来写,它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年老色衰门庭冷落,原先依附在身边的皮条客和老鸨,死的死走的走,无人赎身还在娼籍,眼看就要沦落更下流的环境中去了。明知商贾不是托付之人,还是跟他走了。远离故乡,千里迢迢来到荒凉偏僻的江州,被安置在一艘简陋的船屋之中,平日里演奏音乐,操持家务,伺候商人。
商人阴晴不定,经常一出门便是数月,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会不会回来不知道。在等待的日子里,不但要小心贼人盗匪,还要为生计发愁。一个子一个子地数着钱币,眼看就要饿死。不得已,拿出琵琶,硬着头皮到永远不想再踏入的声色之地卖艺。一天,遇到了一个自称去年辞帝京,来浔阳城做官的大人物,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得到的,不过是一场空。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好想回到我的少年啊,我这风烛一般的生命,就快要结束了…你看,这就是一个“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的几乎算花魁的结局了。至于教坊司的其他普通妓女,就更不用提了。
这就是《琵琶行》的另一种解读,从女人的角度去读它,里面藏着多少的冷漠和谎言,它几乎成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烟花女子,她是如何被商贾使用的,她又是如何被诗人使用的。
关于我的表达,很悲哀的,经常听到一种反馈:“原来还可以这样想”“我怎么没有这么想过呢”“天呐太新颖的观点了”。其实这都不是什么新颖,而是一种长久以来的缺失,你说我是疯癫也好,是狂妄也罢,这里面肯定也有错误和臆断的地方,但这有什么办法呢,从古至今,女性留下的信息太少了,我们不得不去推论。
你看,所谓的带有女性意识的写作,女本位的视角,并不是写什么新的人,或者新的事,而是用女性的眼睛,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属于女性的世界。
在女性意识觉醒的那一刻,就像平地行走,穿过了一道幕帘,原本习以为常的世界,轰然倒塌,就在你眼前,变成了一片断壁残垣。从这一刻起,我看不到什么江州司马青衫湿,看不到什么男人的愤懑不平,看不到什么慷慨激昂千古佳作,我看到的只有她、她、她。她的生、她的死,她的悲剧,不过是男人抒发心境的背景板。
如果你说,这种绝对的性别视角,是把自己的格局变小了,是不够宏大舒展的。那么我想请问,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在浩如烟海的文字里,为什么这么少的女性视角?为什么时至今日,这样的视角,仍然可以被人们惊呼新颖。
被深埋在泥土中的女性啊,这个社会中的一半人口,失去了眼睛失去了喉咙如此之久,居然无人感到怪异、无人感到恐慌,想想我都汗毛树立。如果这就是格局小,此生,就让我做这么一个格局小的人吧。
我们要将历史中,原本背景板一般的请回到台前,我们要用我们的喉咙为她们开口,用我们的笔为她们书写。让那名一直以来的缺席者,到场。 然后再去看看男人讲述的故事,究竟是个什么模样。这一过程,我们需要的,是对权威和经典的藐视,是想象力和共情的反复练习。
这并不容易,这很痛,就像一层一层地撕去自己的皮肤,然后看那新生的血肉长出来,反反复复。我也还在这个过程中,所以常常犯错,加之知识有限,能做的,也就是用粗陋的笔,解析一些面前的信息罢了,幼稚之处,还望包涵。我并不是某些人口中的什么女权 KOL,我所做的,也不过是写我所见,写我所思。
我不知道你们写作是为了什么,但我写字,是因为有一些东西堵在心里,不得不写。我的初衷,从来都是想要探索我们的方向和出路。还是那句话,这是群体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但发生的每一件事,当事的每一个人,我要保留做出自己表达的权力。
所以,很感谢朋友们围观我的话痨,感谢你们和我交流,不论这交流是肯定还是否定,对探索未知的路,都很有帮助。我对个人定位非常清楚,嘲笑我文字水平很差,或是对一些专业领域一知半解,并不会对我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因为那是实话。我不是文学专业出身,女权理论也不敢说看了多少,我唯一拥有,可能只是一点真心吧。对女性群体的真心。
这真心在漫长的时光里,帮助我打磨我的脑子,打磨我的笔,让我好歹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我是来和我的群体,一起前进的。所以你看,像我这样水平的人,也能胡说八道,也敢胡说八道吗?
你们要想啊,就只因为从女性视角写,她的这些破烂都有人叫好,我也能,我写的比她好多了,真的,在这次的喧闹中,我去翻了翻一些朋友的批评,都写得很好,一看就是有专业素养的。
我好希望这些笔,有一天能用更女性的视角去写作一定比我写得好很多。那一天如果到来,会是一幅怎样神奇的场景啊,女性的海洋,将我们的残缺的地母重新托起,她站在所有人的高处,审判那些曾经的罪,那些遗留的黑暗。女性将获得真正母亲的庇护,获得真正的自由。
@我选第三个 附:《琵琶行》原文
琵琶行 白居易 〔唐代〕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服一作:伏)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20 《第一炉香》写的是个什么故事?2021-10-5
#文类/书评 #女性/性暴力
第一炉香写的,不是特殊时期特殊地点发生的特殊故事,它是在写一个女性群体中不断上演的故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炉香》根本不是个爱情故事,那是从女人的眼睛看幽微的蜘蛛巢穴,明知泥潭深涧,却不由自主坠落的故事。
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算计和权衡,在压抑和扭曲中,根本没有一点可供情感滋生的空气,更勿论爱情了。
我想要什么,为了得到它我要付出什么,我最后得到了什么?《第一炉香》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顺着这三个问题去做出诠释,然后拆解故事,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掩盖下的白骨,便一清二楚。
薇龙的堕落,自然是故事的核心线索,但薇龙爱乔琪乔吗?薇龙爱乔琪乔到无法自拔,所以自愿成为一名高级妓女吗?不见得,她最初的愿望,不过是梦想着改造浪子,让他愿意脚踏实地做事,和自己平淡度日罢了。薇龙最后选择走上另一条路,也要留住乔琪乔,不过是为了一次胜利,一个身份,一具空虚但美丽的架子。
薇龙发现乔琪乔和婢女睨儿偷情,是她转变的关键事件。一个让她产生了一点“性趣”和母爱的男人,一个身边的女人都对其侧目的男人,居然在和自己的赴约之夜,临时被一个婢女“勾引”走了?!薇龙“输”了。在某一套价值观里,她作为女人,输了。
自此,薇龙主动咨询梁太太,走上了彼时彼地,一个年轻女人唯一有机会快速捞钱的路,只为了“养”一个势在必得的男人。薇龙的堕落,之所以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无法开口哭诉,是因为她的人生看上去是有选择的。
虽然薇龙看中的好男人,大学生卢兆麟是被梁太太勾走的笨虫,但只要她愿意,总还会有王兆麟张兆麟,如果在毕业后甘于贫苦,当个女助理、女助教,拿一点微薄的薪水,和一个更普通的男人结婚,薇龙是不用走上那条肮脏作呕的道路的。
但是,她真的有选择吗?她如果走上了另一条路,她的人生在别人口中,又会是一副什么样子呢?一个没有被好男人选中,在竞争中失败,所以回老家胡乱嫁了,做了粗鄙妇人的可怜女人。薇龙要的,其实是作为一个女人的“成功”。
男权社会在不断告诉女人,什么样的女人是成功的、令人羡慕的,什么样的女人是失败的、不值一提的。除了保持年轻貌美,男人的选择,是判断女性成败的唯一标准。越是英俊多金、受人追捧的男人的选择,越值钱。好丈夫好婚姻,就能得到其他所有女人的羡慕。在这个价值体系里,薇龙的悲剧,其实是注定的。
她越是要强,越是急迫,就坠落得越快。当她听着梁太太的教训:
一个女人顶要紧的是名誉。我所谓的名誉和道学家所谓的名誉,又有些分别。现在脑筋新一些的人,倒是不那么讲究贞节了。小姐家在外面应酬应酬,总免不了有人说两句闲话。这一类的闲话,说的人越多,越热闹,你的名望只有更高,对于你的未来,并没有什么妨碍。 惟有一桩事是最该忌讳的,那就是:你爱人家而人家不爱你,或是爱了你而把你扔了。一个女人的骨架子,哪儿禁得起这一扔?像你今天这一回子事,知道内情的人,说你是孩子脾气,想到哪里做到哪里。给外面嘴头子刻毒的人说起来,说你为了乔琪乔同一个底下的人怄气。这该多么难听?
当薇龙认同了这一段话的时候,一个女人,她的价值和胜利,始终需要一个男人去界定的话,她真的有选择吗?
又回到开头的三个疑问:想要什么,为了得到它要付出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想要成为一个脱颖而出、被社会认为成功的女人。不但要保持美貌,还要抓往一个男人,经营一段外人看来美满的婚姻,当他出轨或是看中别的女人的时候,要不惜一切代价的留住他,最后,得到一个空虚但惹人羡慕纸架子。
这个故事框架,是不是忽然变得很眼熟了?因为它正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着。那些和小三斗得你死我活的大婆们,那些挣一大堆钱,强悍精明却被男友老公坑惨了的女网红们,甚至那些卖身也要包养男人的性工作者们。
有时候,故事的细节随着满天鸡毛传到公众耳朵里,都震惊到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她们怎么可能让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拿捏到这个地步?!她们怎么会被骗这么多钱???其实说白了,很多时候,这类故事里的女人,早就对那个男人本身毫无感情可言了,她们争的,她们想要留住的,不过是一个“成功女人”的架子。
如果被抛弃就意味着女人的失败,因为男人出轨而被抛弃,那就更是失败中的失败了。不管你事业有多成功,你都是一个被男人甩了的女人。因此,很多女性在晕头转向之中,为一个人渣,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再说乔琪乔,其实说什么女利和拜金女,再手腕高明的女利,都没有办法从婚姻中,获得男人一样利益,他们不但安心地享用金钱,他们甚至还获得了权力。
比如薇龙已经决心要下海挣钱了,乔琪乔还犹豫嫌弃她赚得太少呢,梁太太是怎么劝他的呢?
我看你将就一点罢!你要娶一个阔小姐,你的眼界又高,差一点的门户,你又看不上眼。真是几千万家财的人家出身的女孩子,娇纵惯了的,哪里会像薇龙这么好说话?处处地方你不免受了拘束。你要钱的目的原是玩,玩得不痛快,要钱做什么? 当然,过了七八年,薇龙的收入想必大为减色。等她不能挣钱养家了,你尽可以离婚。在英国的法律上,离婚是相当困难的,唯一合法的理由是犯奸。你要抓到对方犯奸的证据,那还不容易。
呵呵,这就是男人,某些年轻漂亮,又愿意在婚姻里伏低做小的男人,他们的算盘可是打得精瓜的。如果说年少时看《第一炉香》,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漂亮男人是蛇蝎。以至于后来,我看到很多女性在展示她们看上去甜美又英俊的男伴的时候,产生的不是羡慕之情,而是警惕。
当然,这可能有点儿刻板印象了,对长得好看的男人不太公平,但那童年阴影实在太深刻了。感谢《第一炉香》,助我平安度过青春期。
至于梁太太这个人物,不论她被描摹得多么厉害,风韵犹存,她都是很可悲的。张爱玲笔下的中年女性,很多都呈现出一种老鸨的姿态,比如半生缘和第一炉香等等。周旋在男权社会中的中年女性,把年轻女孩当做一种留住男人的资源,当然,她们要留住的,男人的钱和权,她们也是薇龙可能的一种未来。
如果薇龙的这一炉香还想要续命,也只能建立在引诱并焚烧新一轮女性的基础上。这部分女性的共同底色,除了邪恶,应该是一种“外强中干”。
顺便吐槽一下上一部《半生缘》,选择刘嘉玲饰演姐姐曼璐,啥都好,就是人物形象过于光鲜强势,没有演出那种外强中干的感觉。最简单的证明,一个拥有权力的女人,怎么会这把年纪了,还得全神贯注于眼角有没有皱纹,皮肤有没有松弛。这些女人不论看上去多么游刃有余,玩弄着男人和年轻女人,其实她们都是依附于男权社会的傀儡罢了,她们同样没有选择,也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
老男人们留下她们,从指缝里漏一点残羹剩饭,是为了筛选和训练合适的新人供自己享用而已。这就是我曾经看《第一炉香》的一些个人体会。
经典当然是一直会有人翻拍,但不是每一次翻拍,都值得讨论的。一个女人看完《第一炉香》,差不多都快断情绝欲了,居然能当个爱情故事演绎,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世事难料。
张爱玲有她的局限性,个人的、时代的,但她前期作品里写男男女女,写人性幽微,还是值得一看的。唯一可惜的是,她本人还是没有完全跳出男权社会的框架,对男人也还是保持了一点兴趣,于是很多感情来来回回地变成了一个螺旋的结,构成了她作品的魅力,也构成了她作品的局限。
当然,这是时代决定的,所以希望现在的女孩子们重看张爱玲,能有一些新的感悟和启发,比如:
不要靠近…会变得…
5.21 反驳性解放 2021-10-26
#女性/性暴力 #政治/父权制
性解放
呵呵,关于女性的性解放,为什么会有女性,觉得自由是用和更多男人睡来体现的? 某些男人也在背后暗戳戳地怂恿,你不是标榜自己是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吗?那就让你的性流动起来,否则你就是保持旧时代贞操观的父权女。
这就是自由派?我看你们是脑残派。
笑话,作为一名异性恋,我可以是世界上最解放的女人,只要符合我的标准,我可以和任何男人睡觉。但在这个男权世界,我不会和地表上任何一个男性睡觉。
这就是我的性解放,你看,这个操蛋的男权社会,可以让最解放的女人守身如玉,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异性恋女性,给出这个时代的一记耳光。
我是解放的,还是保守的?你们知道最好笑的是什么吗?是很多男人搞出来文学和影视作品,他们所谓的女性视角,当女性被父权禁锢、压抑、扭曲、痛苦后,就用出轨,甚至随便找个乞丐来睡觉,去作为自己的反抗,去证明自己的轻蔑和报复。这种类型故事,几乎是个经典套路了。
呵呵,这男人的小脑瓜,还真的挺有意思,也挺会想办法的。父权金字塔的等级森严,位于权力顶端的男性群体,占据绝大部分的资源,也掌握着低层级的男性的生杀大权,而被物化了几千年的女性,同其他资源一样,是有权力男性占据的私有物。
底层男性的幻梦和反抗方式之一,就是唆使那些被牢牢看管着的女人,那些作为特权阶级男性禁脔的女性,自发走出来,让她的性,甚至子宫流动起来,窃取顶端男性盘踞的胜利果实。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嘲讽,也是一种对父权结构的反抗。这种心理成因非常古老,几乎可以追溯到动物行为。可以肯定的是,它完完全全属于男性的立场和视角,和女性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女性要反抗,不是和这个男人睡,就得和那个男人睡?女性要证明自己的自由,还得和更多的男人睡?提供更多的性?
你们在想屁吃。
族群的第一性,不屑于玩这么幼稚的游戏,也不会让性流动起来,当作男性平等世界的献礼。
让我来告诉你们,属于女性的反抗是什么吧。在任何生物族群内,执掌创生权的第一性,都是被争夺、被请求、被围绕的对象,族群的母体决定着整个族群的命运。当人类女性彻底拿回身体自主权的那一刻,母神将重新降临大地,对每一个族群进行审判。如果母亲彻底失望,那么没有性,没有生育机会,管你什么等级的男性,写好遗言吧。
女性的性解放,就是彻底获得身体的所有权,我的身体只按我的意志行事,并不需要向谁去证明什么。当女性根据外界环境判断之后,性行为可能增多,也可能稀少,甚至可能归零,这都是自由的一种表现形式。别去跟着男人屁股后面争取权力,两性的立场和定位完全不同。
属于女性的权力,就在我们的身体之中。我们的意志,就是自由的意志。
5.22 电竞圈,EGD 夺冠后的狂欢乱象 2021.11.10
#性别暴力 #政治/威权暴力 #女性/性暴力
电竞圈这些年的走向,又是一起关于性别的经典案例。厌女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庸俗文化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竞和电子游戏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毒草妖魔的主流言论不绝于耳。那个时候,电竞圈还谈不上圈子,对性别的排斥也无从谈起。反正玩游戏的男孩和女孩,都受到一样污名和压力,隐隐还有一种难兄难姐的战友之情。很多坚持到现在的资深女从业者和女粉丝,都是从那个时候走过来的。
后来,电子游戏在主流舆论中翻了身,成为一种正当的娱乐,甚至被追加了人脑竞技的意义。资本也随之进入了这个群众基础巨大、有利可图的行业中来。一切开始发生了变化,女性开始失去话语权,被驱逐出核心圈。女性从业者都不用提了,非服务性质的、现在还坚持在一线的女性电竞从业者,你们都有一颗钢铁心脏。这些年,在大众舆论中,女性甚至不再拥有一个女性玩家形象,而更多的成为了男玩家的女友形象,而且还是一个用来贬损、以增进男玩家之间凝聚力的形象。
回忆一下,以“女友和游戏,我肯定选游戏”为核心主题,他们研发了多少流行段子,有些甚至暴露出仇恨女性、殴打侮辱女性的倾向。几乎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些新花样,玩梗玩得乐此不疲。我们并不能小看了这些庸俗文化,把它们视为单纯的口嗨。因为段子的编写可以司空见惯,但哪一个段子得到广泛传播、经久不衰,是大众自发的选择。
这些段子里附加的潜意识,才是让人细思极恐的。最可笑的是,男性群体在新兴的电子游戏圈,想要彻底驱逐女性,打造纯男帝国的倾向,造成了商业资本的左右为难。一方面,现存的女性玩家数量和消费力,是商业资本心知肚明的半边天。另一方面,商业还想要吸引更多的新一代女性进入到这个消费领域中来。
于是,每一次商业想要讨好女性潜在用户的策略,比如利用一些男明星的号召力,都会遭到男性群体的抵制和谩骂。当然,怒火和羞辱不会朝着资本去的,“发情的母狗们,在用她们的审美和凝视,污染神圣纯净的电子竞技!”—刚欣赏完露腿露胸的女性游戏角色的男玩家们,如是说。
最后,就形成了这么一个怪圈,女性玩游戏,却玩的偷偷摸摸、低调自娱,她们不敢、也不能进入到大大小小的核心话语圈。商业呢,一边赚着女人的钱,一边任无视女玩家们糟糕的境遇,讨好稳定暴戾的男性用户才是第一要务。
这一切的矛盾,终于在昨天,引来了一个小高潮。聚集在电子竞技领域的男性群体,向全社会展示了一波暴戾、疯狂、深深的厌女意识,看得旁人瞠目结舌。
呵呵,看看那些还愿清单,我甚至没有看到说要立志考上清华北大、要考上研究生、要从政参军、要做一百件好事、要捐赠贫困项目的……在那些清单里,居然绝大多数都涉及女性。
讽刺,这么厌恶女性的圈子里,以羞辱女友来“宣誓效忠”的圈子里,在胜利大狂欢中,居然男人们都在四处打量,女人呢?女人的关注呢?女人的掌声呢?我的战利品呢?没有?那我就自己去抢吧。
说真的,在任何男性占据绝对数量和话语权的圈子里,都呈现出这种让人无语的雄性群体性。我用一个更具象的描述,你们就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了:一个温柔可爱的女性,要非常热爱游戏,但这个女性本人不能擅长游戏,更不能进入游戏竞技中。最好是也玩,但玩的不好,也不发表任何个人意见,平时在男性玩游戏的时候,好女人端茶递水,鼓掌喝彩即可,当男性本人或他支持的队伍取得了一场大捷,这个时候,女性要同样的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但是,女性绝对不能因为这份热爱,参与到游戏领域中来,她只能崇拜地看着那些男人狂欢,以依偎在男英雄的身边为荣。
对了,要是这个女人长得漂亮,她愿意和男性胜利者睡,或者在粉丝团体里找个男人睡那就最好、最虔诚了。用女人的性,为王者加冕、为胜者助兴。(是不是很眼熟,当年摇滚圈也是这么一套玩意儿,还有个专用名词”果儿”,男人这小脑瓜,实在太好猜了,反什么抗,热什么血啊,我看是见到女人就想上炕。)
有些时候,某一性别的人类群体行为,你都不需要去看什么乌合之众、大众心理,你就看看动物世界都够了。对于这些男性来说,女性只有一个位置——战利品,其余任何不守规矩的女人,都是碍眼的母狗。而自古美人配英雄,我们现在已经是英雄了,或者是英雄群体中的一员了,怎么周围没有足够的掌声,没有女人爱慕的目光呢?(他们倒全然忘记了,是谁驱逐了这个圈子里的女性的)
电子游戏发展至今,资本已经盘根错节深入其中,左右着绝大多数的参与者。他们给了受众太多的不合身份的暗示,附加了太多承载不了的价值,让这个浮躁的男性群体,对游戏领域有了太多不切实际的期待。这些年轻的男性,已经不肯将游戏安于娱乐范畴,而想要更多的社会认可。但资本营造的幻境泡泡,在触碰到现实社会那一刻,终究是会破裂的。
当一个小圈子的价值观和集体潜意识暴露在大众中时,其中恶臭的厌女、仇女思想,不可避免的令人视之掩鼻。“英雄们”长啸着寻求关注,但当真众人目光如炬,臭虫们也暴露在阳光之下。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年轻的男性都是极不稳定的群体,需要额外关注,甚至抑制的。可偏偏,对男性组成的各种狂乱群体,人们通常都是非常包容的,甚至觉得这是男孩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不论做了多少可怕的事情,不论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人们都把这些当成是男性的天性,是不成熟的男孩在试探自己的力量,是可爱的“小海盗团”,在热热闹闹地招摇过市。永远的慈爱有加,永远对女性受到的羞辱和威胁,避而不谈。
这就是你们心爱的“热血少年”的另一面,社会的整个潜意识,媚男媚到眼瞎耳聋,对于他们的破坏性和潜在威胁,轻描淡写。现在,被资本和社会宠上天的“小海盗们”,带着一身戾气来要战利品了,简单粗暴,他们要女人、要关注、要话语权,你们给的起吗?
5.23 关于《梦华录》” 6-29
#文类/影评 #女性/历史上的女性
前段时间戒网,空余时间在补囤积的书和剧,好友也给我推荐了一些,其中就有《梦华录》。
开始说是女性互助的大女主剧,很有进步意义,但我还没来得及看,她们就又乌泱泱地过来吐槽,说已经去豆瓣改评分了,让我千万别看。忍不住好奇,跳着看了几集,又翻了翻剪辑和截图,看完之后,真的是哭笑不得。
怎么说呢,一种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程度,因为这个东西从内核上来说,根本就不是历史剧,而是一群现代人,穿着古装在扮演幻想中的历史故事。都不仅仅是妓女的处境问题了,包括封建社会商人的地位、身份制社会,阶级和特权,皇权和统治工具等等,就没有一个地方和历史是挨边的。因为,一旦你去思考妓女的由来,根本不会去纠结什么“使”和“妓”的差别,卖艺不卖身的可能性,良家女子和风尘女子的相互轻蔑。
和沉重的历史相比,这些问题都过于可笑了。首先需要普及的一点,也是现代人很难感同身受的地方,那就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人们是在身份制社会中生活的。不同于现今简单的农村城市二元划分,身份制社会中,户籍意味着太多东西,从居住地、房屋大小、拥有的财产、牲畜的数量、奴仆的数量、能从事的职业、婚姻、继承、考试、能不能做官等等等等,都有非常严苛的等级区分。简单来说,权力和约束。
这么做,是封建皇权为打散诸侯势力,直接管控民众,将民众按职能和国家需要做的一种简单粗暴的划分。编户齐民便于抽取赋税劳役和统一管理,也便于维持整个金字塔结构的高度稳定。用句俗语说,那就是统治者希望“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民众在满足社会职能的同时,尽量不要有阶级流动的欲望,一旦你登记在 X 户之下,甚至几代人都必须从事这一行业。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也是由于阶级流动的困难。
所以,我们经常提到的“士农工商”,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名词,它还是一种等级制度。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官妓?官方登记在册的妓女,源于春秋时期,在管仲向齐国君主进献的一整套统治框架中,就有关于妓女的记录。最初的户籍制,也源于管仲。当然,如果你说根本没有“妓女户”这个说法,那么它有个更好听的名词“乐户”。
乐户是一种贱籍,这一点没有争议的。封建君主查没罪臣女眷入乐户,将战争俘虏中的女性归入乐户,都是常见的处罚手段。可见,乐户不是一种有正常权力的社会户籍,而更像是一种奴隶。
你说整个人都可以买卖交易的奴隶,还能保住她/他的性,是不是过于天真了?乐户和一些后来的船户、惰民、丐户、伴当、世仆等等,都是不在“士农工商”之列的贱籍。
比如红楼梦里柳湘莲出场,借贾宝玉之口说,“不知他身份的人,都误认作优伶一类。”这句话就是对身份制社会最好的注解。你是良民出身,那么也可以从事下级阶层的工作,或者当做娱乐,但是,下级出身的人,是不能从事上级工作的。而且优伶是可以染指买卖的,他们只是“半人”,所以贾宝玉才说,不要误把良民当贱民。
关于户籍的约束,封建法律也一直在变化,应该是从隋唐开始,就有规定一旦没入乐户,后代都不能考取功名,也不能脱籍自赎。固化阶层,让优伶妓女,至少三代,都是优伶妓女。
啰啰嗦嗦讲身份制,是想要解释,为什么会有官伎/妓?你说在封建社会,规定了该当兵的当兵,该种地的种地,该做手工艺的做手工艺,那么妓女,她的社会职能是什么?是压制住某些人处于低贱的阶层,向社会,提供足够多的、可供买卖的、流动的性。这也是男权统治工具中,重要的一环。
希望某些女性粉丝,女性观众能清醒一点,不要把良家和风尘分得那么清楚,还要相互践踏,因为在统治阶级那里,女性根本没什么分别。对于女性来说好,封建社会,有且只有两家“血汗工厂”,一家叫婚姻,另一家叫妓院。
前面那家,提供给女性的“职务”叫妻妾,岗位要求很多,包括专属的性、安全血缘的生育、家务持家等等;后面那家是快消产品工厂,里面的女性,专精娱乐和性,但后者的消耗太快了,需要不断补充,以满足各阶层男性的需要。
恩格斯说,封建时代人类文明进入专偶制,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一直以来只有女性进入专偶制,男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都是专偶+淫游婚。
这个淫游婚,指的就是只要经济允许,男性在婚姻外,也能合法购买性。除去通奸,男权需要在社会中,有足够多婚姻外的女性,专职提供性。妓女的存在满足了男权社会的多重需求,一是满足男子多偶的心理欲望,二是通俗的娱乐和性,可以安抚稳定社会矛盾,三是乐户妓女的入册,便于统治阶级征收赋税,回收资源。一石多鸟。
而且,封建时代的性别比,比现在还要惨烈得多。在《明代男女比例的统计分析——根据地方志数据的分析》一文中,有数据证明,明朝中期后,全国范围内的性别比曾一度达到每 100 个女性中有 150 个男性,有些地区甚至出现 100:300 的惊人状况,连皇帝都不得不下诏,管控民间杀女婴的现象,知名的“永禁溺女”碑就来源于此。
历史中,越是社会矛盾激化,阶级固化的时代,娱乐业和色情产业就越发达,统治阶级也会变相鼓励这类“奶头乐”。就像宋,一边把存天理灭人欲推到顶峰,民间大发贞洁牌坊,一边又是官妓极端盛行的时代,是不是很讽刺。
现在总是指责女性深陷消费陷阱,但比深陷奶头乐更可怕的是,你就是那奶头,你就是那乐。 所以大家要清楚一个基调,封建社会中有多少妓女,不在于有多少以色侍人的女性,而在于男权社会,需要多少女性出售色情和性。
至于某些洗地角度,用限制官员嫖妓、朝廷会弹劾娶妓女的官员,来证明法律是保护妓女和乐伎的,就更好笑了。如何把更多的良家女性压入贱籍,三代不得翻身?除了靠贫穷战乱,让女性流入贱籍,任何单身无主的女人都不安全,甚至躲进宗教寻也不安全,女尼被拖出来婚配的故事比比皆是。
过去,女人是一种资源。女子到了一定年龄,甚至有官媒来强制给她们找丈夫呢。你看,连皇权都要亲自动手罚没女性,你们在梦想些什么呢?
封建皇权和法律保护的是妓女吗?他们保护的是什么呢?
他们保护的是一种制度,一种结构,是让那些好不容易入了贱籍的女性,不能尽快脱籍,让那些流动的性,半人权的人,不能通过依附特权阶级,一代翻身。这就是身份制社会的可怕,此时,单纯的金钱是没有用的,很多名妓自己有钱,甚至收藏众多古玩字画,但是她们不能用金钱换取自由,换取社会地位。有钱为妓女赎身的商人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商人的社会地位也很低,不能为妓女庇护,提供身份转变——脱籍。
此前在聊琵琶行的时候浅谈了一下,曾是花魁的琵琶女在年老色衰之后,不得已跟着商人走了,这是下下策。因为她其实没有脱籍的,商人没有资格给她脱籍。甚至商人购买她,带她离京只伺候自己的行为,可能也是非法的,才会把她藏在同样贱籍的船户之中掩人耳目。 参考阅读: [[川A1234567文章汇总#5.19 以她之眼:从琵琶女视角重读《琵琶行》2021-5-21|以她之眼:从琵琶女视角重读《琵琶行》]]
所以,“聪明”的妓女伶人青睐的,是有功名在身的世家子弟,有家族荫蔽的年轻男子,再不然就是落魄但有功名的小门小户(看得上自己带去的金银嫁妆)。哪怕以妾进门,至少能让自己的孩子,不再是贱籍出身。你真当杜十娘阅人无数还恋爱脑,没有办法呀。
至于官员嫖妓,历朝历代都说禁,也没真正禁,甚至高官本人要纳优伶也有的是法子,常见的就是利用宗教,去庙里出个家,就当再世为人了。
你看,统治阶级的规则,从来就是向下约束的,怎么玩还不是他们说了算,给你演演戏就算不错了。
简单来说,皇权对于官僚的约束是,你有妻、淫游的性也随便搞到,就尽量不要去动那些给中层底层男人准备的妓女了,让流动的性尽量保持流动。这才是古代关于妓女的真相,它是能举一反三推导很多事情的。
至于关汉卿的剧本,里面的妓女看上去似乎挺自由,但它本身是在市井基础上经过了美化和加工的,而且元朝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中,也是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昙花一现。
异族统治者占领中原之后,对内儒外法的秦制是一知半解,所以搞出了很多权力的真空,和不向心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元朝几乎禁了科举,又放任商人流动,这就导致了两个结果:
一是有大批识文断字的文人,不能埋头读书幻想货与帝王家,而是出于生计,为三教九流的民众书写,他们的衣食父母,其实是底层人民;
二是不再频繁打压行商,罚没商人财产之后,拥有金钱的商人,急于对自己(在身份制社会中)低下的地位表达不满,所以,他们欣赏并积极投资表达底层民生的戏剧,云集在元代这类大型娱乐场所中。这些都是元杂剧兴盛的历史背景。
又一个题外话:别看我们现在警惕资本,但是对于封建社会来说,金钱曾是一种正义。
因为我们民族资本的先天不足,这个过程在西方社会更加明显,在打破腐朽的身份制社会的过程中,一边是出生便被赐予的身份和特权,一边是人人可以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金钱,自然是金钱代表了正义和自由。
说这些,是因为我看这部剧里还有为商人正名的段落,可是拍马屁都没拍到点上,商人最高光的时刻,是向上冲击封建特权阶级的时候。
过去,商人曾和优伶差不多低贱,这两者被打压的理由,都是能聚集财富要防止他们阶级流动。但给商人低下地位的,给乐户贱籍的,是统治阶级,是皇权,可不是底层民众啊,你对着大众喊不要歧视,是个什么搞笑的场景?
总之,屁股决定立场,不能科举也无心仕途的关汉卿,自诩为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一生都为底层百姓书写,他几乎没有留下生平,甚至生卒年份都不清晰,但他留下了无数至今仍在使用的俗语,和大量闪光的文学作品。
贩夫走卒、底层女性,不得志但有气节的读书人,仗义疏财的商人,芸芸众生共同组成了一幅仗义多是屠狗辈的底层群像,对抗嘲讽的是食肉者鄙的特权阶级和腐朽的官僚体系。这才是艺术作品得以延续千年的生命力,它一定是反映的真实,哪怕有美化,内核也是稳定的,清醒的。
如今,写出一个从来不存在的历史故事,对于戏剧矛盾只敢摸其表面,不敢深问一句为什么,我单知道有个词叫借古讽今,实在没想到还能借古舔今,真是奇景。
写不出来可以不写,不要乱蹭名作也不要乱宣发,浪费感情,徒增笑柄。